新能源汽车未来怎么样,2021年电动汽车能不能上路?
按照当前政策来说,并没有任何文件是禁止新能源电动汽车上路的规定,反而,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销售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或个人也出台了很大的补贴,新能源牌照也被赋予全国大部分城市不限行的好处,所以221年是允许新能源电动汽车上路的。
新能源汽车又会以怎样形势上阵?
我不知道新能源发展趋势怎么样,但我知道燃油车肯定会被淘汰!“汽车概况”帮助大家分析一下!
在能源分布领域,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石油,而石油是汽车驱动的命脉,也是直接扼住经济发展的咽喉!
同时,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一旦没有了,就彻底没有了,这不利于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
为了摆脱石油的束缚,中国必然要摒弃燃油车,慢慢向非燃油车靠拢!而纯电动车恰好符合这个发展趋势,所以中国现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方面是为了环境污染治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摆脱石油的束缚!
新能源车现在技术还未成熟,电池,电控系统,整车稳定性都有问题,如果技术过关,那直接全面普及,还有啥燃油车的市场?
你认为未来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汽车概况”。
到底怎么看现在中国汽车工业?
首先我说一句,中国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理念,算不上成功,但如果说透心凉的失败的话,那也是偏颇的。
中国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这个目前没有争议,如果有人说大而不强,那么静下心来想想,中国汽车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水平,世界上能排第几?德、日、美、法、英、韩、意……这几家比中国强,再往后还有谁?挠了挠头,想不出了。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是世界前十强的存在。即便我漏算了几家,如果把印度三锅,墨西哥,俄罗斯战斗老毛啥的也都算上的话,再不济,中国汽车工业的排名,也能世界妥妥的前二十名好吧……而且这么说,估摸并没有什么争议。
这个数据比中国的人均GDP排名,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官员清廉指数排名,人民素质排名,足球运动排名……这简直都“不知道强哪里去了”。
一说中国足球,我们的高俅队长泪奔啊……
所以说,我国汽车工业,实际上是给我们涨脸的存在。虽然也是大而不强,满是问题,但是至少不至于玷污中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名声。
中国汽车问题出在哪里呢?很多人会说,资金不足,技术落后……balabalabala~~给这些人一句话:滚犊子。
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问题压根就不是技术落后,举两个例子:雪佛兰赛欧或者丰田雅力士这种十万以内的廉价小车,开起来感受如何?顿挫并不少,开上高速,100km/h以上行驶稳定性也很难保证,你说这种车比同价位吉利帝豪或者比亚迪宋驾驶质感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问题在于,选赛欧的人对这些问题的印象是“这车档次太低”,但是选国产车,出现同样问题,大家的看法可就是“技术太落后”咯。
换言之,中国汽车主要的问题是:老百姓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不足,对国产品牌的认知还是低端货的存在。十万块钱的哈弗H6可以卖得很火,但二十万的哈弗H9的销量就懵逼了。
换言之,我就问一句,给你20万预算让你选辆车,你会不选奇骏、CR-V而选一辆哈弗H9或者领克01吗?实际上是乘试驾后会发现领克01的表现并不比奇骏、CRV差。至少并不是整体上天差地别的差距。然而从销量来看,9成人嘴上说着热爱国产品牌,钱包却是很诚实的投了进口车/合资车的票。
问题是,一分钱一分货,街上跑的国产车都是十几万级别的车型,怎么和二三十万的合资车乃至四五十万的进口车比拼驾驶体验和用料做工呢?
还有人不服。说什么国产车用了进口零件进口发动机进口技术实际上还是落后,继续给你们一句:滚犊子。
看看我们的隔壁邻居韩国。
韩国的成功人士选车,会怎么选?跟我们一样非奔驰宝马奥迪不要吗?
否也!韩国棒子选车,有奔驰宝马的预算,人家首先考虑的就是捷恩斯和雅科仕。也就是说,虽然捷恩斯和雅科仕在韩国以外的地方根本没有存在感,但在韩国本土,这俩品牌就是能打得BBA抬不起头来。
你说韩国人造车的技术比德国人还牛逼吗?这俩韩国豪车品牌是比奔驰还舒适呢,抑或比宝马还能驾驭呢?除非说德国也是韩国的(笑),否则至少我是不信的。
毕竟现代起亚大家都开过,棒子的技术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底。
但是,事实上是,捷恩斯和雅科仕,在韩国只要比奔驰宝马便宜一点就够了,很多人都会买。然而在我们国家,领克01或者魏派比CR-V、奇骏啥的只便宜个万儿八千,可是万万没有销量的。
老百姓对本国品牌有信心,愿意为本国品牌汽车掏钱……这才是韩国汽车工业比我们强大的关键之所在。
所以说,国产汽车最大的问题是,汽车目前还不只是很多人出行的工具,而是装逼充门面的道具。国产品牌没有积淀自然谈不上逼格和形象,那也只能卖给低端消费人群,难以做到产品档次和价值的升级。
再看看国产手机的崛起,为什么华为用安卓系统大家就能接受,而长城用三菱发动机就被认为落后呢?
很简单,对于老百姓而言,生活富裕了,现在能接受花5000块钱选手机买个国产品牌,“无所谓”而已。所以,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华为小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就有了挑战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的资本。而在十几年前,花2000块钱选个手机都得思量很久的情况下,国产手机是不可能崛起的,大家见到的也就是铺天盖地的山寨货罢了。
但是问题是,现在让你花20万甚至更多去买辆车……有几个能觉得不买奔驰宝马,德系日系还能“无所谓”的?
不是国产品牌汽车不行,只是我们生活水平还没到那一步罢了。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花20万买车就像现在花5000块钱买手机的心态一样,什么时候中国汽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新能源汽车销量掉队?
对于比亚迪汽车目前的车型开发与投放状态,试驾时间虽然并不非常赞同,但其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践行者,我们还是有必要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倘若能进一步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更好。
出品/平门知事
作者/二哥
图片/网络
了解更多汽车知识 关注试驾时间
2021年3月30日,比亚迪发布2020年度财报,全年营收1566亿,同比增长22.59%;归母净利润42.3亿,同比增长162.27%。
比亚迪汉EV
数据似乎相当诱人,然而资本市场并没有领情,港股2月20日前比亚迪股价一度升至273.37元,此后开始一路领跌大盘,截止4月29日收盘,报收162.95元,跌幅超过67.76%,市值蒸发3159.25亿元。
虽然试驾时间从来不认为市值是衡量一家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品牌价值、资产规模在内的综合实力的关键尺度,而只是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者吸金能力的晴雨表。但鉴于市值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因此仍可以佐证比亚迪经营业绩正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其经营策略的失误有关。
比亚迪近期股价走势
自称“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2021年的春季过得真的不怎么洒脱,尽管一季度总销量同比增长接近70%,但多数车型都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足够认可,增长来自密集投放的新车型。
2021年1-3月,由乘联会公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Top15车型中,拥有最多新能源车型的比亚迪汽车只有一款车型汉EV入榜,而特斯拉、上汽荣威各有两款,新势力代表蔚来汽车有三款。排在第三位的汉EV销量不过亚军Model 3的二分之一,不过冠军宏光MINI EV的三分之一。
比亚迪怎么了?
比亚迪秦PLUS DM-i
试驾时间一直认为,以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命名的方式听起来霸气威武,但真正饱含热血与正能量的屈指可数,不足以清晰对应比亚迪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营销方针。为了尽可能扩充产品队伍,并形成系列,比亚迪只好在各朝名基础上加上PLUS、PRO等后缀,以示区别,但由此也无形中造成了让人无所适从的混乱。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除燃油车之外,比亚迪还定义了插电式混动——DM、纯电——EV,以及超级插电式混动——DM-i。
然而,无论是DM还是DM-i,和其它增程式汽车一样都不是目前最佳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事实上,依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的是纯电和以内燃机为核心、低容量电池为辅助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双擎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既不环保又不省钱的特性决定了其错误的发展方向。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5
另外,比亚迪汽车总体车型的设计思维仍然停留在老旧车型基础之上,无论是元、秦,还是唐都与目前国内市场风靡的流行元素扯不上关系。
当然,曾经最早装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企,比亚迪汽车目前在智能汽车方向的进化却开始掉队了。
集成比亚迪最高技术水准,外形、内饰全面提升,质感远超竞品车型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汉EV,如果不是借助了疯狂的营销活动,风头恐怕早就被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Mode Y,以及那些炙手可热的新晋网红——北汽极狐阿尔法sS、广汽埃安Aion S、吉利极氪001、小鹏P5、哪吒V等品牌车型们盖完了。
比亚迪唐DM
不过,试驾时间并不认为比亚迪汽车便会从此沉沦,一蹶不振。
相反,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内燃机、变速箱、铸造冲压、涂装等最全生态链的比亚迪汽车,远不乏在研发设计、成本控制等环节运筹帷幄驾轻就熟的能力,只要它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着力简化车型阵容,走精品路线,并不被盲目的虚妄的“智能汽车”所挟持,销量下滑、市值蒸发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
关于【新能源汽车未来怎么样】和【2021年电动汽车能不能上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