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公司怎么样,有哪些车企是东拼西凑的组装车企?
完全自主研发不可能
现代工业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苹果手机有80%以上的零件都是国内生产组装的,波音飞机也有不少零件是咱国产的。汽车领域更是如此,你看奔驰宝马,大众奥迪,谁自己生产轮胎?都是固特异、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什么的。
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必要。人家专门做轮胎的,做了百十来年了,怎么更结实耐用,怎样刹车距离更短,怎样设计花纹,怎样控制成本,你肯定没人专业。与其自己再投产一个轮胎厂,倒不如直接买现成的。或者别的一些部件,把标准列出来,人家报价,到时候按照标准来验收,只要能符合产品设计标准,外购反而比自己研发成本更低。
那我们怎么界定如何才算东拼西凑?我觉得至少是两个标准,第一,看车企是否有自己的平台架构,第二看是不是用自己的发动机。
其实看那些车企在东拼西凑也简单,看看谁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
组装车企:1、还在用三菱发动机的车企:东南汽车、众泰汽车、东风汽车(启辰)、猎豹汽车。
国产造车行业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依赖三菱发动机造车。比亚迪、吉利、长城、中华、海马……好多车企都用过三菱的发动机。其实新款的三菱发动机并不算差,热效率也有37%,哪怕是现在也是主流一线的水平。用三菱发动机造车当然不能算错,可是至少从侧面说明这些车企缺乏进取心,缺少研发能力,自然也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市场表现也能说明问题。
2、北京汽车:BJ40,2.0T买的是哈弗H9的GW4C20系列发动机。BJ80,3.0T用的是无锡五菱的,BJ90用的是奔驰上一代的发动机,就是个换个壳的奔驰GL。北汽不是没有自己研发的发动机,不过是真上不了台面。
3、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理想这些半路出家的车企都只能算组装车企,纯电汽车没有自己的电池,要靠宁德时代,理想One的1.2T发动机是长安全资子公司东安动力生产的。其实组装的活他们也没自己干,小鹏找海马,蔚来找江淮,理想用的是力帆。不见得代工就一定不好,但是至少说明这些新势力车企还缺少底蕴。
汽车三大件,相对而言,发动机是最简单的。近几年国产发动机迅猛发展,一线品牌接二连三取得突破,即便是一些二线品牌也都通过联合研发,或者请人研发,获得了核心技术。像是奇瑞的中国芯、长安的蓝鲸、荣威的蓝芯,广汽传祺的动力芯,比亚迪的骁云。都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主流水平。
而底盘说难不难,都是最简单的机械结构。可是说易不易,要想调校得当,却难如登天!底盘好坏,直接决定一辆车的行驶质感和动态表现。这方面国产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真正底盘做得好的,也就是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红旗、长安等少数几个品牌。
变速箱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弱项。尤其是AT变速箱,还真是和国际一线品牌有着不小的差距。像是红旗,发动机V12都搞出来了,可是8AT的表现仍旧不尽如人意,无奈只能选择爱信的AT变速箱。不过湿式双离合国内生产调校的已经都不错了,最起码比大众的要强。长城、吉利的7速湿式双离合绝对拿得出手。比亚迪的稳定性还可以,但是低俗顿挫仍旧很明显,好在可以用在插混车上,插电式混动因为低速用电,所以很好的解决了双离合低俗顿挫的问题。而高速行驶时,双离合的传动效率高,换挡迅速的优点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
另外,在CVT领域,国产的奇瑞万里扬也表现不错。
没有车企能够做到完全自主研发,像是红旗,用了爱信的变速箱就只能算组装车企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个人觉得是不是组装车企,除了发动机以外,还要看有没有自己的平台。
哪些车企有自己的平台?平台是啥?其实也没有多高深,说白了就是模块化造车,弄个流水线而已。我们拿攒电脑举例子,同样一块主板,你可以搭载不同型号的CPU,装4.0TV8发动机,你这车动力性能就强,装个2.0L自吸,那说动力孱弱也不算黑他。除此之外,主板上还有内存插槽,你插8AT,那当然动力平顺,质量稳定。你配个双离合,动力油耗都不错,但是低俗顿挫难以避免。CVT要看发动机支不支持了,毕竟CVT无法承受过大的扭矩。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同平台,你拉长一点就是B级车,缩小一点就是紧凑级。升高底盘就是跨界SUV,溜背式改一改就是SUV。有的MPV也一样可以弄出来,不变的一半是发动机的位置和方向,还有就是轮间距。
国产一线二线车企,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模块化造车,比较知名的有比亚迪的BNA架构,可以融合不同的车型平台和动力系统,比如说BLP平台+DM3.0系统,就是汉唐等中大旗舰车型的插混版,比如说BMP平台+E平台,就是中型车的纯电版。非常灵活。
红旗的L平台、H平台,长安的P3、P4平台,长城的柠檬平台,奇瑞的M1X、M3X和T1X平台,吉利的CMA、BMA平台,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国内车企,自主度最高的应该是比亚迪。国内是比亚迪,国外是丰田,这都是不给合作伙伴留活路的车企。
比亚迪从发动机、电机、电池、变速箱,到车载芯片,全都自己设计生产,堪称造车界的李荣浩,根本就不给别人留饭。我有一个朋友是做车载空调的,看我买了比亚迪的车破口大骂,说他和比亚迪有不共戴天之仇。这事说起来比亚迪是有点不地道,找他们公司做车内空调方案,他们干了一个多月,把方案拿出来了,结果比亚迪一脚给他们踢开,拿着方案参考,自己做了。
用我朋友的话讲,比亚迪的“罪行”是罄竹难书,不过也侧面反应了它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现在比亚迪的很多零部件都对外供货,像是刀片电池、芯片,都是供不应求。别看这个名字土,但比亚迪真的已经不容小觑了。现在市值超过了奔驰,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大众,排世界第四。
原来外观不行,现在请来了奥迪的设计师,新款的唐、汉、秦、宋,都是家族化设计,奥迪的设计师亲自操刀。说底盘不行,把奔驰的底盘专家琼斯给挖来了,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
写在最后。比亚迪的可能是自主率最高的,像是红旗、奇瑞、长城国产化的程度也都不差。不过我并不认为国产率越高车就越好。当然,这可以反映一家车企的技术实力和底蕴,但是汽车毕竟是一个涉及众多零部件的综合工业产物,比亚迪能把三电系统做得很好,但是不太可能把各方面全都做到极致。用其他国家,其他厂商生产的零部件也无伤大雅。
怎么评价比亚迪宋MAX?
和创立初期的高速发展不同,近两年由于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正在逐渐减小,传统燃油车市场由于现有产品日趋老旧,销量也呈现下滑态势,当前的比亚迪急需一款强大的产品来打开局面。为此比亚迪找来了奥迪的外观设计师来设计外观,找来了奔驰的底盘工程师来调校底盘,而且还找来了NVH专家车熙范来做车辆的NVH工程。而这些大师联合起来为比亚迪打造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宋MAX。
比车辆背景更加耀眼的是宋MAX的销量,2017年11月宋MAX的月销量达到10265辆,相比十月份增长了153.8%,对于MPV这个本身体量不大的市场来说,一款刚推出两个月的中国品牌MPV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而从各大门户网站的关注度情况来看比亚迪宋MAX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如果要问宋MAX为啥能够引起这么高的关注度的话,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MAX的颜值,流畅的车身线条、完美的结构比例、饱满的造型加上犀利的灯组、大面积的格栅,宋MAX的外观真是美得不像一款十万块的车,虎哥公司楼下的保安叔叔看到宋MAX之后还问这车要不要30万;而从汽车之家用户口碑的单项评分来看,车主给宋MAX评分最高的也是外观。
虎哥终于可以点上一支烟,感叹一句:“比亚迪终于把外观做好了”,然而第二个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宋MAX的机械素质怎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聘请奔驰底盘工程师的钱没白花,相比较比亚迪以往车型来说宋MAX的底盘质感确实有了不小的提升,底盘的滤震比较充分,悬挂的动作也不拖泥带水,并且底盘还有了一些欧系车的味道,厚实感比较好,车轮压过减速带时也是比较沉闷地“咚咚”两声;这也是宋MAX受到一致好评的地方。
除了底盘表现让人惊喜之外,宋MAX的第二个惊喜就在于动力较强,宋MAX全系使用了一台1.5T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使用了诸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自动延时冷却/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154马力/240牛米的输出数据也比较出色,不过宋MAX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680*1810*1680mm,虽然比亚迪并没有公布宋MAX的整备质量参数,但是从论坛网友提供的汽车燃油消耗量标识来看,宋MAX的整备质量达到了1665kg,这样的重量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中型轿车,因此虎哥最初是对宋MAX的动力表现不抱期待的。
然而在实际加速测试中这台重达1.66吨的大块头却跑出了10.76秒的加速成绩,加速最大G值达到了0.725g,而且加速过程也十分顺畅,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非常快速,加速表现超越了许多同价位的轿车,甚至比同级别许多使用三菱2.0T发动机的车型还快。
不过和加速测试中干净利落的表现不同的是,这套动力系统在日常行驶中却并不怎么默契,动力响应速度一般、换挡逻辑更加偏向于升挡,再加上转速超过2400rpm之后发动机噪音也开始传进车内,并且音色也不怎么好听颗粒感也比较强,因此在日常驾驶中这套动力系统无论是顺滑程度、换挡逻辑还是NVH上都还有提升空间,和合资车型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而宋MAX另一个问题则在于刹车表现上,从实测刹车数据上来看宋MAX的刹车表现还是不错的,41.27米的制动距离对于一款MPV来说比较优秀,而且制动过程中宋MAX的车身十分平稳,ABS工作时刹车踏板也没有弹脚感,全力制动的表现足够好,然而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虎哥想给宋MAX的刹车表现给一个差评,首先就在于刹车初段偏软,需要将踏板踩得足够深才能有足够的制动力,然而刹车踏板的脚感又比较硬,因此在日常驾驶中给人感觉就是:“我明明踩得很重了,怎么还是刹不住车?”,日常使用体验并不怎么好。
作为一款MPV车型,宋MAX对于舒适性的考量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使用了偏向舒适和静音性的锦湖舒乐驰轮胎,在整车的NVH上也花了较大功夫,不过最终的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在各个速度下宋MAX的噪音数值都比宝骏510更高,主观感受上宋MAX的风噪较大,发动机负载时的噪音也比较难听,虎哥从公司开去大学城的路上在副驾睡觉的摄影师下车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这款车的隔音真不咋地”。
所以说宋MAX的机械表现并不算好,不够聪明的动力系统与偏软的刹车都让人觉得它与合资车存在差距,而且宋MAX的转向手感与悬挂支撑性也一般;那么宋MAX值不值得买呢?
虎哥觉得还是比较值的,虽然宋MAX的机械表现不算优秀,但是这价位别的MPV也不咋地呀。而且宋MAX在其它方面留给我们的惊喜还是比较多的。
1、内饰档次感足
宋MAX吸引人的除了外观之外就是它的内饰了,宋MAX使用了一块12.8英寸的中控大屏,并且搭载的是carpad安卓系统(低配车型为8英寸屏幕),在车内看上去档次感十足,而且这一次宋MAX的内饰做工也有了长足进步,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上都没有廉价感,再加上许多细节用料十分用心,宋MAX的内饰真的一点都不觉得廉价;不过有趣的是宋MAX内饰上出现了诸多奔驰车型的设计细节,难道从奔驰挖来的底盘工程师还兼职做内饰设计?
2、空间足够
宋MAX第二个让人满意的地方就在于空间表现,宋MAX在座椅布置上使用了2+3+2的形式,在7座状态下后备箱空间比较小,而放倒第三排座椅之后后备箱空间就比较可观了,如果有需求的话还可以把第二排座椅也放倒,放倒之后能够形成一个全平的空间,放倒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之后的宋MAX后备箱纵深达到2米,相当于一张床的长度了,实用性还是很不错的。
在其它方面宋MAX也保持了自主车的传统优势,比如说高配置,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总结:
相比较比亚迪以往的车型来说,宋MAX在设计和底盘表现上有了长足进步,而且发动机动力也足够强大,虽然变速箱表现一般、隔音和刹车还有待提升,但是在10万元的车型中宋MAX确实算得上是优秀产品,这也是宋MAX能够实现销量飞速增长的原因所在,对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想要买到一个外观漂亮有档次感、内饰精致、空间足够油耗还不太高的MPV车型的话,宋MAX算得上是唯一选择。
比亚迪2019年营收1277亿?
记得两年前雷军做过一个决定,他表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暂且不说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多少,毕竟硬件行业的利润本来就很低,但从2019年小米的经调整后净利润率来看,显然是超过5%的。
此前小米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营收为205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15亿,意味着经调整后净利润率接近5.6%,其实这样的利润率在小米身处的行业中是比较低的,所以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雷军的确是交个朋友做产品。
虽然小米的净利润率很低,但不要以为就是到底了,事实上有一家公司的净利润率低得更加的惊人,它就是比亚迪。前段时间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2019年全年营收为127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
也就是说,2019年比亚迪的净利润率仅有1.26%,不禁让网友们大呼:“这也太少了吧”!作为对比,吉利汽车2019财报显示营收974亿元,归属于股权持有人的净利润为81.9亿元,净利润率达到了8.4%。
上汽集团2019年总营收8433.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6.03亿元,净利润率虽然只有3%,但也比比亚迪高了不少;长城汽车2019年总营收962.1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97亿元,净利润率约为4.7%。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净利润率同比国内其它主流车企来说,确实是低了很多,但好在还是实现盈利了。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比亚迪的利润为什么那么低呢?从比亚迪公布的财报来看,很大原因是汽车业务的营收下滑所导致的。
据财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632.66亿元,同比下滑了16.76%,相比之下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和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都有着明显的上升,由于主营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出现下滑,成为了比亚迪利润下滑的最终原因。
对比2018年,2019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减少了约128亿元,核心汽车业务未达销售预期,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过去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政府补贴,2019年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导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未达预期。
再加上燃油车方面,比亚迪一直没有太大的优势,同样没有新的强力增长点,最终呈现出同比下滑态势。所以比亚迪利润真正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要归结于新能源汽车后劲不足,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同样很关键,另一关键点就是研发。
一直以来比亚迪在研发投入上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虽然2019年整体业绩有所下滑,但财报显示研发费用达到了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这部分增长自然就影响了本身就不高的企业利润率,同时在2019年比亚迪还不断的扩充产能。
作为制造业起家的比亚迪,重资产是避免不了的,去年比亚迪在长沙、中山、西安分别新增了工厂基地,而且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基地都启动了,这都是要耗费大量资金的,这些原因归结到一起,最终影响了比亚迪的企业净利润。
再说一家企业的净利润和企业价值并不能划等号的,虽然净利润高,能够带给股东的收入就越大,但能够挣那么多钱的同时,企业对社会的价值就不应该思考一番吗?茅台很赚钱,2019年营收854.3亿元,实现净利润412.06亿元,净利润率几乎接近50%。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茅台总员工数约为2.5万人;作为对比,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就达到了3万人,包括工厂劳动力,比亚迪为社会创造了超过20万个岗位,一个企业养活20万人,比亚迪就是一个良心的好企业,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比亚迪的价值要比茅台高得多!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
美股IPO|传吉利斥775亿美元助法拉第未来SPAC上市?
车,还真不是李书福说的四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加一个铁壳这么简单。
新能源车,更不简单。电机电控电池,核心三电,都需要扎实的技术。
吉利,面对新能源车滚滚而来的大时代,心急求变,可以理解。
但新能源车不同于燃油车,国外车企的技术并不比我们成熟。这个方兴未艾的大市场,我们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优秀企业的核心技术、垂直整合供应链等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没有核心知识产权,一切都靠收购或借力,在新能源车时代,恐怕举步维艰捉襟见肘。
关于【吉利新能源公司怎么样】和【有哪些车企是东拼西凑的组装车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