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指什么能源,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
导读
在政策扶持下,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在飞速增长的数字背后,(中国电动车)市场以及周边配套设备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众多汽车厂商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往往是盲目跟风,同时也没有长期的系统性规划,这就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自2015年年初以来,“政策补贴”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专家认为补贴数额的大小与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成正比。但事实却证明,由国家单向主导技术路线的做法是欠妥当的,201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33万辆,仅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5%,其中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原因都与新能源补贴或地方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有关。而汽车厂商生产纯电动汽车更多的是以获取补贴金为目的,这就导致目前中国汽车的研发仅停留在“造车”阶段,从而忽略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
国内“三纵三横”格局形成
从2000年至2015年的十五年间,由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几大部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基本确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基本技术体系的形成(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总体上以动力电气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取得进步,但是在整车部分和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方面仍未突破技术瓶颈,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在“2016国际电动汽车测试开发人员高级培训班”上表示。
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国外品牌相比,在电动机、变速器以及整车能量控制管理系统上还有差距,易出现动力模式切换不平顺、油耗偏高等问题。同时国内在售的电动汽车中大部分以现有车型的平台进行研发,其底盘一体化程度不高,整车轻量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电驱动总成方面,国内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程度很低,发动机及机电耦合装置的技术较国外相比很薄弱,关键技术依然被国外企业垄断。同时,国际主流的电机峰值功率达到3.8KW/kg,我国生产的大多在2.8-3.0KW/kg,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为5-8KW/L,低于12-17KW/H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池系统方面,由于电池成组的开发以简单机械、电器连接为主缺乏完整的分析和热管理检测,导致电池制造成本偏高、比能量偏低、一致性程度不高;其次国内多数BMS系统功能简单,其SOC、SOH及SOF的算法精度不高,极易发生故障。未来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
2015年前后,国务院连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其中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明确提出提出,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整车设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2025年前将中国市场中整体乘用车、商用车新车的油耗标准降低40%~50%。这进一步推动了未来中国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金量。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电动汽车标委会主任委员吴志新就此指出指出:“以特斯拉为列,其车身的金属部分97%使用了铝合金,轻量化使他能够搭载多达85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超过400km。另外,轻量化使得电机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百公里加速度时间可达3.4秒。反观国内车型,其都以汽油车为制作蓝本,没有统一科学的技术平台,所以未来PHEV、REEV、BEV采用多能源一体化底盘。”
未来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电池模组和电动机模组的加入,使得底盘的配重比例需要重新优化,而统一的平台有利于新能源车型的整体化和轻量化。此外原生平台更利于电动车型的性能提升,采用轮毂电机/轮边电机的分布式驱动,操控更加灵活,能量优化空间更加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汽车技术的不断融合,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与车联网达到最佳融合”吴志新主任补充道“未来PHEV、REEV、BEV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也将融入互联网生活中”。
目前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众多新兴互联网企业“潜入”到汽车行业中,比如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谷歌在做无人驾驶、李书福也声称无人驾驶是汽车的终极方向,沃尔沃已经在电动车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前不久传闻纷纷的北汽新能源与乐视的合作,还有前搜狐汽车CEO何毅离职后涉入电动车制造行业等等,都预示着未来电动车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将进行一场智能化、互联化的变革。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场全新变革。在目前“互联网 ”的浪潮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智能化、网络化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通过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使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有机在一起,在政策的扶植下有望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重大突破。
新能源液体燃料靠谱吗?
新能源燃料区分含醇和无醇2类,含醇就是甲醇酒精燃料是液体,无醇燃料是植物和矿物类提取物调制成的油品,也是液体。
甲醇燃料由于其危险性,易燃易爆危化品并且对人体有毒目前已经被更加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无醇燃料逐步取代。现在国家对甲醇燃料是禁止使用和严格管控的状态,无醇燃料明火点不燃不会易燃易爆也不是危化品,产品热值在10000大卡/公斤,相比液化气节能30%—50%,对比甲醇燃料节能高达300%,燃烧无毒无害无烟无味,不黑锅底没有任何超标排放物。
目前市场使用在餐馆饭店厨房,单位食堂锅炉等烧火方面,能源燃料是民生刚需消耗品,我国是能源使用和进口大国,商用市场需求旺盛稳定,新能源无醇燃料作为一款替代新型环保清洁燃料,市场潜力巨大。新能源燃料实体从业5年,欢迎感兴趣朋友探讨沟通。
而大部分电是来源于火力发电?
新能源汽车用电能驱动,电能来源则是火电厂(烧煤发电),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有什么区别吗?乍一看新能源汽车把污染转嫁到电厂 与燃油一样,电能驱动的背后是通过烧煤实现的,这与汽车烧油是一样的。但是电能驱动汽车更具战略意义,当前看着似乎没有必要,但是此举利在千秋。
即使在现在,电能驱动的汽车仍然具备节能减排的属性。这主要与电能来源,发电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看一下目前电能来源分布图:
可以看到火电只占据75.08%的比例,风电、水电太阳能占据比例虽然不大,但是这些发电方式完全是绿色的,零排放。与火电对比起来这几种发电方式对环境几乎不存在污染,潜力非常大。
目前我们用的电能大部分来自火电,火电厂是通过烧煤来发电的。理论上烧煤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火电厂这种集中燃烧的方式,排放上更好处理一些,监管也更容易。烧煤发电这也是全世界难以解决的难题,只有火电稳定性更好,容量也更大。同时电能是一种特殊的能量,没有办法做到低成本大容量存储。
很多时候电网上有很多闲置的电能没有使用(卖不掉),因此电网鼓励企业夜间生产,并且设置峰谷电价。
这就是为了避免电能浪费的一个解决办法,火电厂涡轮机并不像燃油发动机那么容易启动 ,为了保证电能供应稳定,发电机必须全天候运转防止电能供应不足。也就是说,总会有一部分电能是用不掉闲置的。闲置的电能并不能储存(成本太高),只能浪费掉。如果有新能源汽车在晚上充电 ,那么就可以收回一部分电能,电网也可以卖掉更多的电能。尤其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是习惯后在家里的充电桩充电,充电时间大多数是在夜里的。这样一来电网电能没有浪费,电动汽车起到了存储作用,两者起到互补的作用皆大欢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性!
而未来火电的比例会逐步降低,各种再生能源新兴发电会逐步替代火电。
2035年,也就是十四年以后煤电的比例会下降到20%左右,部分电能来源自各种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成本比煤电要低一些,因此将来火电厂会逐步的淘汰掉!可以说现在发展并推行电动汽车, 纯属未雨绸缪,为将来做打算。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
现在国内所谓“新能源汽车”指的都是电动汽车,之所以叫新能源其实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补贴、不限购、不限号也只是它一段时期虚假繁荣并走入歧途的体现,没有科技的依托和保障,没有市场客观的检验和公平的优胜劣汰。电动汽车已经逐步褪去了伪装呈现出真实的面貌。质量、续航、配套设施,安全性、使用的便捷程度、售后服务都在炙烤着电动汽车,销量跳水下滑,电池企业纷纷亏损倒闭就是真实的写照。
电动汽车本身并不是新能源车,100多年前就已经有电动汽车,而且和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电动汽车技术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新能源的定义是这样的: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如果你的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于以上这些新能源,那么称之为新能源车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中国80%左右的电能依然是燃烧煤炭所获得的。它既不是新能源,在污染和效率方面也远远差于成熟的燃油汽车,只不过污染前置,你能看到的就是城市的输入性雾霾又加重了。
关于【新能源车指什么能源】和【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