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应该以什么能源为主,新能源电池与传统电池有什么区别?
新能源汽车电池为锂电池,传统汽车蓄电池为铅酸电池,两种电池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各自适应不同的用途。
锂电池类型有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锰锂电池、镍钴锰电池,这是三种主流类型的电池采用了不同的元素,不过都是作为动力电池使用。
锂电池的特点是能量密度更高,一般为150WH/KG,体积比能量、重量比能量是铅酸蓄电池的5倍左右。所以这种电池可以做到很小、很轻,而且循环重放寿命更长。
铅酸电池,这点电池在汽车上主要用作传统燃油车的蓄电池,以及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所用。材料方面电池正负极为氧化铅、金属铅、电解液为浓硫酸,能量密度大致为30WH/KG。
这种电池的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价格低,但是体积很大比较笨重,行驶里程比较短,所以仅仅适合作为启动储能电池或则短途代步的电动自行车。
两种电池针对不同的多种车型,但是锂电池仅限于电动汽车或者IT领域,铅酸成本的优势应用范围更广,供参考。
如需帮助请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电动汽车到底算不算是新能源?
电动汽车到底算不算新能源?
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但是否愿意接受或认可并不做强制,所以不论把这种车叫做什么车都是可以的,只是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电动汽车之所以被称之为新能源有两点原因:
1、使用的能源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不同,从燃油到电能是一次革新,而本轮的能源革命也正是电能所以迎合了潮流也算“新”的标准。
2、使用的能源包括全新方式发电获取的电能,由科学技术部主板的《科普中国》已经明确的说明新能源的获取方式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等等,目前获取电力方式的比例火电已经仅占60%多,剩下的30+都是新型能源,而电动汽车的电能整体消耗还不及新型能源发电量的1/10。
且这类车使用的是专用电表电网,大部分车辆夜间充电也能改善“电网昼夜负荷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城市峰谷负荷差在30%以上,北上广深等地区已经达到了50%左右;其次风力发电在夜间的发电量会增大,核电要求日夜守恒,这些以新能源方式获取的电能有很大部分是浪费的,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利用正可以消耗这些平白浪费掉的能源。目前220万辆的电动汽车,假设有三分之二的车辆在夜间充电,消耗的电能等于几千万kw的电厂调峰。
使用并消耗新能源获取的电量,这种电动汽车当然算新能源汽车了;而且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在长期的车辆使用之后会出现内阻变大以及电池均衡问题,问题出现之后在汽车上已经不合适继续使用了,但这种电池重新配平后可以作为风能太阳能的储能电站使用过,电池内阻大的特点也正适合作为储能电池,这两种能源比例快速增加也是因为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形成循环。
从新能源获取电能的方式出现、到新电被大量浪费、在到电动汽车出现去消耗这些电能、最终电动汽车的电池反哺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战略其中的一个环节,两者是相辅相成且定义一致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硬性规定要求去定义一台车的名字,所以管这类车叫电动汽车也好、新能源汽车也罢,这两种称呼都没有错;但楞说这种车不是新能源,考验的无非是智商而已。
华电新能源什么时候上市?
华电新能源在2012年上市。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主要资产遍布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面覆盖国内风光资源丰沛和电力消费需求旺盛的区域,是国内最大新能源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724.00万千瓦,其中风电2058.2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665.74万千瓦。
你觉得未来新能源发展怎样?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目前,国内已经有200余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累计获得生产许可的车型达到4000多个,但是实际投产车型却仅为总数的25%左右。
2018年9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对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将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名单(按合格证上传数量统计)上报工信部,其中不乏华晨汽车、长安标致雪铁龙、长安铃木、凯翼汽车等耳熟能详的车企。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全国的汽车企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0万,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从业人数约10-20万人。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图表:2018年上半年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资产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
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关于2017-2022年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及“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人民币,而与之相关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000亿,充电基础设施规模1300亿元。市场规模迅速扩展,受益最大的将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高端锂电池。
图表:2015-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1、中国市场规模领跑全球,但保有量占比不足1%
近年来,各国不断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发力,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排名中,中国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53.8%和53.3%,占全球市场的59%,领先优势明显。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仍较小。
2、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客车增长乏力
在补贴、免征车购税、双积分政策以及地方补贴陆续落地等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特征明显,乘用车、客车市场增速呈现差异化。根据中汽协数据,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8万辆,同比增长72%,高于整体市场53%的增速,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67%提至75%,进一步向传统汽车市场分布靠拢。而新能源客车受补贴退坡、市场需求单一(大部分是城市公交需求,一线城市公交替换逐步完成,二、三线城市增长乏力)及高铁和航运冲击下客车市场萎缩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出现近1.9%的降幅,仅销售12.7万辆,未来随着交通需求变化及成本因素影响,增长乏力态势或将持续。
3、乘用车车型种类明显增多,且向更高续航、SUV发展
在节能减排压力以及各地支持政策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随着国内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积累,市场车型种类大幅增加,车型更加实用化。2018年发布的第5、第6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共涵盖约65家乘用车企业的400款产品,其中纯电动车型340款,续驶里程超过250km的车型占近75%。2018年初,市场开始出现续驶里程更长、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更高的产品,产品呈现大型化、品质化发展趋势。A级及以上车型和SUV集中呈现,甚至包括MPV、B级车,如比亚迪宋MAX、蔚来ES8、威马EX5/6。
4、纯电动货车市场保持高增速,市场潜力巨大
现阶段新能源专用车市场以纯电动运输类货车为主,2017年纯电动运输货车销量占比近9成,合计销量超8万辆,同比增速超过200%,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同时,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物流企业对货运“降本增效”的诉求不断升级,推动物流市场运输车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排放要求日趋变严的趋势下,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替换纯电动货车需求将激增,未来市场发展将持续呈现倍数增长。一方面,政策的限制将倒逼物流和运力平台推动物流电动化发展。另一方面,以纯电动物流车为载体联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也将赋予电动物流车巨大推力。在市场、政策等多重有利因素驱动下,部分物流巨头相继提出了物流电动化的计划,未来纯电动货车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5、私人消费占比持续扩大,市场逐步下沉
2016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私人消费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限购城市的带动,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逐步丰富,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产品日益符合消费者需求。新能源汽车私人领域消费占比大幅扩大,2017年推广应用41万辆,占总量的近57%,较2016年提升近25个百分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31万辆,占比43%,以城市公交、出租租赁、企事业单位用车为主。仅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看,私人消费占比提至78%。但受新能源汽车牌照数量限制,限购城市所能带来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是有限的,2017年8个限购城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30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42%,市场容量基本饱和。同时随着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升,二、三线城市及非限购城市的消费潜力也开始显现,尤其在私人消费领域,潍坊、郑州、长沙、青岛等非限购城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均超1万辆,居全国城市排名前10位,合计近5万辆。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于【新能源应该以什么能源为主】和【新能源电池与传统电池有什么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