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挖新能源板块,自己手里有100万?
身为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我可以明确的给你说,存款100万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已经超过99%的家庭。而想要达到钱保值增值的目的,只能是让钱生钱的速度大于贬值的速度。
现在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的,利率是一年比一年低。在银行存款活动中,传统的存款利率都比较低,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想要能够保值,就只有下面的几种方式了:大额存单,民营银行存款,理财和基金。我们下面来分别看下,大额存单、民营银行存款、理财、基金,这四种存钱方式的安全性以及每年能产生多少收益。大额存单的利率和安全性大额存单虽然也叫购买,但是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它可以看做是定期的一种延伸,在安全期和定期一样,绝对的安全、保本保息、零风险。投资房子也是需要眼光的,现在大城市才对年轻人有吸引力,房价自然是稳中增长。如果是小城市的房子,价格在以后很难升起来的。
当然房子还有一个缺点,卖出去才是钱。没卖出去之前,它就是钢筋混泥土。
投资黄金黄金是硬性货币,任何时候都是不会贬值的。这几年黄金的价格一路上涨,很多手持黄金的人,都是大赚了一笔。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黄金的价格是一路下跌。从将近400元每克,跌到现在只有370多一克了。 投资黄金,也是需要谨慎一些的。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把钱用来投资,那投资大城市的房子,钱生钱的速度,是稳稳的可以跑赢贬值的速度的。如果不善于投资,那就把钱存进银行。有投资经验的,可以买理财和私募基金,也能稳稳的跑赢通货膨胀。如果对钱本金要求绝对安全的,那就买大额存单或者买民营银行的存款。虽然跑不赢通货膨胀,但是已经很接近了,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值效果。我们存钱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钱的安全,只有本金安全了,说利息才有实际的意义。赚钱不容易,所以谁都不想赚的钱很快就贬值了。
一定要谨记: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千万不要掉进高收益的陷阱里。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夺取赫鲁晓夫政权的?
1952年10月5日,苏共十九大在莫斯科如期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192名,列席代表有167名。另外,来自世界各地的4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组织也派出代表参会,我党也派出了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代表团。
作为苏共领袖,斯大林因为身体原因委派马林科夫代表自己向大会作报告发言,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和问题,展望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最后,选举产生了由25名委员和1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主席团,从中又选出了5名书记处书记,包括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算是第一次明确了他们四人的接班人地位。
在斯大林晚期,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权力重心由苏共中央书记转移到了部长会议主席身上。在十九大以后,他索性取消了苏共总书记的职务,甘愿成为五位书记处书记之一。这一变化,为日后苏联政局的不稳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为了杜绝原文抄袭,文史不假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敬请自重!
苏共十九大闭幕后,斯大林继续负责全面工作,其余四名书记处书记也进行了各自的分工。其中,马林科夫分管部长会议(政府),赫鲁晓夫分管苏共的党务,贝利亚分管内务部和秘密部门,布尔加宁则分管军队。
1953年3月4日,斯大林召集中央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开会,事后同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返回位于莫斯科近郊的昆采沃别墅内用餐。由于气氛融洽,大家在当晚都喝了不少的烈酒,然后全部留宿休息了。
第二天,斯大林却被发现倒在了餐厅的地板上,因为突患脑溢血而身体偏瘫并且失去了语言能力。由于抢救不及时,他竟然在众人的陪护中去世了,没有留下任何的政治部署和遗嘱。
斯大林生前虽然安排四个人进入书记处,相当于确定了他们接班人的地位。不过,究竟由谁来成为领导核心却并没有任何明示,以至于苏联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过渡阶段。就这样,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被称为“三驾马车”。
最初,贝利亚虽然排名不占优势,但却长期掌控着情报部门和内政部门,通过拉拢主席团的其他成员而掌握了主动权。在此背景下,他对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开始无情打压,甚至还剥夺了他们的实权。
在此不利条件下,赫鲁晓夫选择了以退为进,一面公开与贝利亚虚与委蛇,一面暗中联络马林科夫结盟。在他的积极穿梭下,“反贝同盟”正式形成,主要成员除了马林科夫以外,还有莫洛托夫、卡因诺维奇和朱可夫等人,大家静待时机成熟。
1953年7月,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突然发难,矛头直指贝利亚,控诉他背叛了斯大林的政策,甚至背叛了苏共和人民。由于准备充分,由于配合得当,完全被打懵圈的贝利亚当场就遭到了逮捕,秘密审理后竟然还被处决了。
从此以后,“三驾马车”变成了“两马同槽”,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开始相互攻讦。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极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斯大林的忠实拥护者和支持者,还毫不吝啬地给予了对方高度的评价:
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强的一个,他的逻辑、他的力量和意志,对于干部和党的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955年2月,赫鲁晓夫通过一系列的阴谋和阳谋,一举解除了马林科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改由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取代。之后,任命自己的铁杆支持者朱可夫接任国防部长,借此掌控了军事力量。
在自己“一把手”地位刚刚确立后,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地与斯大林切割,在苏共二十大突然发表了一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秘密报告”,让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他不仅以史无前例的口吻痛批了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而且还贸然抛出了所谓的“三和主义路线”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
内政方面,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集中在农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希望可以改变僵硬的计划经济格局。不过,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他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步履维艰,基本上属于雷声大雨点小。
外交方面,赫鲁晓夫单方面宣布苏联退出了《波茨坦公告》,极大地动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石和战后的国际秩序。对此,西方国家的反应也非常强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甚至警告切勿“玩火”,否则将会引发东西方世界的全面对抗。
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赫鲁晓夫一改过去的朴实低调,将内心的狂妄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到了不加约束和掩饰的程度。1958年7月31日,他在访问北京刚刚见到毛主席后,竟然非常突兀地当面表示:
台海的局势非常紧张,美国第七舰队也活动频繁。为此,苏联海军舰队已进入太平洋随时戒备,但还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波电台,然后再组建一个两国联合舰队。
按照外交惯例和传统方式,每当涉及重大议题时两国对口部门都会提前沟通,等到趋于成熟时才会逐级上报。可是,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竟然在如此重大的决策前直接询问我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着实不恰当!
面对这种事关主权和有辱国格之事,毛主席自然不会答应,这令赫鲁晓夫非常不满,简直可以说碰了一鼻子灰。就这样,他草草结束了访问就气呼呼地离开北京,中苏两国从此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伟人曾经这样表示:
中国同苏联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想在军事上控制我们,我们不干。
1959年7月,艾森豪威尔为了真正解决“柏林危机”,向赫鲁晓夫发出了访美邀请。对此,无论是赫鲁晓夫本人,还是苏联高层都显得有些意外,毕竟美苏之间始终都矛盾重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居然接受了访问邀请。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乘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客机“图——114”降落在了美国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成为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不过,他的这次美国之行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就在“盛情招待”赫鲁晓夫的同时,艾森豪威尔从来没有放松过军事围堵,执意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境内部署了弹道导弹“雷神”和“朱比特”,从而实现了对苏联的军事优势。为了扳回这局,苏联开始积极拉近与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联系。
“猪湾事件”后,美国阴谋颠覆古巴政权的图谋失败,卡斯特罗彻底与之决裂,开始铁了心跟随苏联反美。于是,赫鲁晓夫秘密在古巴境内部署携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直至被美国发现并且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非常恼火,立即要求赫鲁晓夫撤走所有的导弹和核武器。同时,他还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命令携带有氢弹的空军中队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核大战。
最终,赫鲁晓夫率先妥协,灰溜溜地撤走了已经完成部署的所有导弹和核武器。这件事,令苏联在全世界颜面扫地,也令赫鲁晓夫的国内支持率大幅下降。
趁着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灰头土脸,苏联国内的反对派们一拍即合。终于,他们以推翻赫氏为目标而紧密团结在了一起,伺机扳倒这个“倔强的农民”。而且,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降临的赫氏,在解除朱可夫元帅的职务后并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掌控军队,导致军方也不再支持自己。
通常认为,当时反对并且准备推翻赫鲁晓夫的反对派集团主要有两股势力。一是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等人,前者是少壮派代表,后者是克格勃负责人;二是主席团成员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和波利扬斯基等人,他们都受够了赫鲁晓夫的独断专行和刚愎自用。
1964年10月上旬,赫鲁晓夫在访问完印度尼西亚后没有返回莫斯科,而是径直抵达黑海之滨前去度假了。13日这天,正在黑海度假的他突然接到了电话,负责留守克林姆林宫的苏斯洛夫竟然要求迅速返回莫斯科开会,否则后果自负。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竟然被别人通知参加紧急会议,而自己却在事前一无所有。这,正常吗?合理吗?
赫鲁晓夫尽管已经感觉到事态不对,但还是太过于盲目自信,既没有联络亲信求助,也没有联络军方求援,居然乖乖登机返回了莫斯科。果然,机场迎接他的并不是党和政府的高官,而是冷冰冰的克格勃特勤人员。
当晚,一场精心策划的中央主席团会议悄然召开,赫鲁晓夫亲手提拔的下属们纷纷发言,一致抨击自己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和个人言行。除勃列日涅夫外,谢列斯特和沃罗诺夫等人的发言更具有攻击性,火药味十足。为了缓和气氛,他只好降低调门进行辩解:
我一直都把你们看作是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很抱歉!我有时候的确容易发怒,希望能够得到原谅。
不过,为了防止赫鲁晓夫秋后算账,反对派势力显然并不打算给出喘息之机。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在第二天早上投票通过了决议,要求他以“自动退休”的方式体面离职。
赫鲁晓夫终于意识到自己太傻太天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落败。无奈之下,他只得在已经准备好的辞职报告上签下了这段话:
鉴于年已古稀,并且考虑到身体的健康状况,我请求苏共中央同意解除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委员和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赫鲁晓夫被迫辞职后,勃列日涅夫以全票当选为新的苏共第一书记,逐渐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很多人质疑,他能力不出众,资历不出众,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反对派中的核心人物。
经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强势”和“霸道”,苏联领导层内部都在呼吁出现一位能够倾听各方声音和统一各方力量的人物。或许,正是勃列日涅夫的这种“平庸”和“无能”,使他成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
不过,就是这个看起来软弱可欺和中庸不争之人,却在真正掌权后一反常态,不断排除异己,不断安插亲信。可以说,他将苏联原本就存在的个人崇拜之风推向了更高潮,从此执掌国家长达十八年的时间。
赫鲁晓夫“退休”后,依然享受着原来的保镖、专车、住宅和医师等各项服务,只是被严格限制了人身自由。基本上,他每天除了阅读官方的报纸外,只会在花园中散步或者种菜,偶尔也会和老伴儿出趟门,但全程都要接受监控。
1971年9月,赫鲁晓夫因为心脏病复发而紧急住院,终因抢救无效而走完了自己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一生。三天以后,苏联《真理报》才刊载了一则短讯:
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特别养老金领取者赫鲁晓夫逝世,终年78岁。
看得出来,对于赫鲁晓夫的过世,苏联国内给予了低得不能再低的关注,少得不能再少的评价。除了没有正式的讣告外,甚至就连葬礼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提及,这对于曾经的最高领导人,的确有些过分。
9月13日,赫鲁晓夫的葬礼在新圣母公墓内举办,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没有一个现任的高官到场,只有退休和赋闲的米高扬前来悼念他。就这样,这个从乌克兰走出来的工人之子,在走过权力巅峰后以这种静悄悄的方式离开。
现如今,在俄罗斯新圣女修道院的公墓内,赫然存有一处由三块白色花岗石和四块黑色花岗石拼合而成的墓碑。而这个墓碑的主人,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赫鲁晓夫,“三白四黑”也象征着后世对他的评价。
勃列日涅夫当权后,终于创造了属于他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说白了就是彻底否定赫鲁晓夫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所采取的怀柔政策。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把苏联最后的一丝温柔也全部撕掉”,全面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和对抗的方式。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国力达到了最巅峰,更是在“美苏争霸”中实现了由守转攻。但是,对他的评价也只能止步于此,没有更进一步的褒扬之词。因为,他对一系列的国内外矛盾都缺乏深刻的认识,更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魄力,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重大隐患。
在“鲜花着锦和烈火烹油”之下,看似强大的苏联开始在勃列日涅夫之后彻底走向了衰落,终于在1991年12月底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文史不假
普涨行情是否还能继续?
朋友你好,个人以为下周一不会出现黑色星期一,普涨行情可能还将延续。下面谈一下个人的分析。
首先,谈一下资金面,虽然本周五(7月10日)上证指数下跌1.95%,行情反转,但是两市总成交额依然达到了1.6万亿,这也说明当前人气正旺,你说的这个北上资金流出44亿不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我看到的数据是流出19.88亿,不管是44亿还是19.88亿,相对于此前上百亿的流入还是比较少的,一两天的流出并不能说明说明问题。机构主力获利较多,适当减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前散户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近期开户人数激增,前期不少人都是轻仓踏空,许多人都在等着回调入场,这些增量资金的数理并不亚于主力资金的量,将会构成一定的支撑。
其次,说一下这个跌幅,7月10日虽然跌幅1.95%看似较大,但是相对于近期的涨幅来说仍然不足为惧,上证指数本周周涨幅仍然达到了7.31%,大盘在连续8天上涨之后小幅回调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大盘蓝筹股连涨数日,尤其的证券板块短短数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30%,难道只允许它上涨,就不允许人家回调几个点了吗?
第三,我们对于大盘走势的判断主要是看趋势,向上通道一旦打开,形成上涨趋势后段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们看7月6日大盘大幅上涨5.71%,并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向上跳空缺口,个人以为这个缺口基本确立了本轮上升的趋势,缺口位置具有较强支撑。现在还有可能处于主升浪阶段,暂时的调整不改长期向上的趋势。
第四,再说一下这个消息面,当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国外患病人数仍然在上涨,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而我们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A股又逐渐走牛,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导致一些外部资金流入A股避险,当前离岸人民币也已经再次上涨到7左右,所以外部形势的不好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太大,周五晚间A50期指上涨了0.38%,由于A50期指与A股的关系密切,因此判断下周一(7月13日)A股的走势并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好了,以上就是个人对于下周行情的分析判断,至于对于不对只能等市场来验证,对于下周如何把握住行情来说,鉴于大方向仍然是向上的,如果短期出现回调,个人以为仍然是介入的机会。希望我的分析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感觉还不错的话,还望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
华中科技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享/解惑/答疑
华中科技大学为何这么牛,原来牛不牛?为何争议大?学科实力如何?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华中科大为何这么厉害,排名这么靠前。
先说结论: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某些华东五校一般来说,发展快的高校最容易被人诋毁,因为超越华东五校了,
近10年来,985被诋毁最多的就是华中科技大学,211中被诋毁最多的是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超过了华五所以备受诋毁。
郑州大学是进了一流建设大学而被冷嘲热讽。
你发展这么快,别的高校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进步了,别的高校其实相对就是在退步了。
诋毁华中科大的主要就是c9发展比较慢的高校,而诽谤郑州大学的高校一般是211发展比较快的高校。。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华中科大的实力,尽量做到全面分析。让读者知道华中科大的确很牛,为啥这么牛。。一切数据说话。
有理,有据
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及进入重点大学时间华工之父-朱九思,对学校所做的巨大贡献。首批博士点及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20年前的大学排名,华中科大排名情况教育部学科评估,华中科大排名情况华中科大医学排名国家科技三大奖排名情况自然科学基金情况博士后基金生源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就业人数今三年大学排行榜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华中机械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命名为华中工学院。主要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
武汉大学至是华中科技大学学科的很小一部分。
1964年,华中科技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当时综合性工科院校里面有大连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工学院,都归教育部管辖。
其他几个院校列到其他部委,发展成专门性工科院校。
后来四大工学院努力,发展成为著名的: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实力最强,具体多强下面再说。
同济医科大学呢作为卫生部直属重点大学,实力一直处于国内前列。后合并进华中科大。医科实力的加入,让华中科大如虎添翼。。
华工之父-朱九思的巨大贡献。老校长朱九思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朱九思几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办华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在高等教育界率先改革,独领工科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发展潮流,为华工的崛起、跻身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1979年,朱九思去美国和日本考察高等教育之后,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经验,提出在华工办理科、文科和管理科学,将华工引向综合大学的发展轨道。在他的带领下,华工成为“文革”后我国第一所进行全面改革的大学,这也为该校后来崛起奠定了基础。
1983年,华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3次向教育部递交筹建新闻学专业的“请示报告”。该校历史上第一个文科专业——新闻学专业获批。现在华工的新闻全国前三。
超常规为学校广揽人才“wenge”时期,别的学校是“斗批散”,华工却是“广集人”。富有战略朱九思当时就提出要“高筑墙、深挖塘、广集人”。从1972年到1979年华工一共收留了全国各地被批斗被扫地出门而无家可归的专家教授六百多名,不仅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了优秀的专业人才,也奠定了华中科大的发展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科大前校长杨叔子认为:“华科大能有现在的发展,人才能会聚,离不开朱校长当时对人才的重视。没有他,学校就没有这个基础。”
首批博士点及国家重点学科排行如果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想加,就是国内前列了。。
国家的七五,八五高校建设并没有华中科大。但是后续华中科大实力都超过了这些高校。
30年前的大学排行榜。当时华中科大的工科实力已经位居国内前列。。
华中科大的医科也是国内前列水平。
华中科大医学排名教育部学科排名华中科大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
14个学科进入A类
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学科进入A+;
28个学科进入B类,
其中19个进入B+。
总数位于国内第12名。 A+国内第10名。
国家三大奖总排行。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国内第五名。三大奖主要体现工科实力。。。。
理科看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第四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第四名。实力强劲。
国际论文,全国第四。博士后基金生源全国排行,综合软科 武书连 校友会。全国第8名。
就业:百度,腾讯,阿里,华为总结:华中科大各方面实力国内前列。已经超过很多c9高校。。。医科,工科,新闻都是好专业。欢迎大家讨论
关于【如何深挖新能源板块】和【自己手里有100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