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面积强度“双降”水蚀风蚀“双降”
中国水土流失地区的主色调由“黄色”改为“绿色”。
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021年我国继续保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重下降”公式风蚀“双重减少”的态势,与2011年首次全国水利调查结果相比,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此,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了“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美丽家园”系列报道,探讨了10年来我国为防止水土流失所做的努力。
长汀县是我国南部洪阳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据1985年卫星遥感显示,当地水土流失面积为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下降到31.52万亩,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这是规范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之路,也是长期以来功不可没的“绿色革命”。
长征县只是全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缩影。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67.42万平方公里,比2020年减少了1.85万平方公里,减少了0.69%。其中,强烈且异常等级的侵蚀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为18.93%,比2020年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全国继续保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重下降”公式风式“双重减少”的态势,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好转,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中国水土流失地区呈下降趋势。
随着水出生,用水兴盛,今年4月28日14日经过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100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同样得益于南水北调,白洋淀“华北明珠”风采再现。
水利部方面表示,根据地区的特点,我国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区等主要国家战略地区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好转。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从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23.42万平方公里,几乎减少了一半,酒色已经从“黄色”变成了“绿色”。
2021年水土流失突出的地区有黄土高原京津三峡区丹江口及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等。“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土壤流失面积比2020年减少了1.68%,几乎是全国平均减少幅度的2.5倍。”上述负责人说。
用科学技术帮助水土流失管理
据监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10.58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35%,风力侵蚀面积为156.8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65%。
"我国的水力侵蚀呈明显的流域分布,风力侵蚀呈明显的区域分布,大江上游中游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的水力侵蚀尤为集中."刘国斌介绍说,全国水力侵蚀面积的80%分布在大江流域,60%分布在上中游地区,40%以上集中在长江黄河上游。
黄河中游的道士潮沙地区是全国水力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和高强度水力侵蚀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其水力侵蚀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53%,其中62%处于中等以上等级,27%处于强烈以上等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水力侵蚀容易使土层变薄,降低土地生产力和蓄水保土能力,加强沟渠,堆积江湖库,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
我国风力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地区,其中北方风力侵蚀区集中了80%的全国风力侵蚀面积。风蚀容易造成土壤的微粒损失,土壤持水能力减弱,植物生长和群落退化。在干旱半干旱亚湿干旱地区,风蚀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每个地区管理措施都不一样,但最终必须依靠技术。科学技术为水土流失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技术途径,建立了良好的示范模式。”刘国斌说。以陕西安塞纸坊区的小流域和沿海南区管理项目为例,经过40多年的全要素多尺度监测,刘国斌及其团队提出了黄土高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植物以乡土牧草物种为主的恢复战略,最终形成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纸坊区模式”
几十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经历了生态启动恢复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三个阶段。新时期水土流失管理,从过去的李秀波土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不仅要保持水土,还要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碳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维护功能。“植物恢复后,水土流失地区不仅要从‘黄色’变成‘绿色’,还要从‘浅绿色’变成‘深绿色’。这也是山水林前哨综合治理,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刘国斌说。
全国各地陆续上演着更多的山河碧绿的故事。2021年,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陶沙组沙地区,水利部以减少沟渠的水力侵蚀减少黄土沙为目标,开始了高标准淤地坝和拦沙工程建设。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水力侵蚀面积比2020年减少了1.42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27%。风蚀面积比2020年减少了0.43万平方公里,减少了0.27%。大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均呈好转趋势。
做好“控制增加减少降级”组合拳击
山绿,水顺,民夫,庆美.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继续明显改善,但此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也反映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依然严峻。
总体来看,水土流失面积强度进一步大幅下降,难度增加。主要成果表明:大江上游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森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大,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压力仍然很大。
针对上述问题,水利部方面表示,今后应继续妥善利用水土流失“增加控制减少降级”组合权,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来说,一是将人为扰动作为“增加控制”的重点,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监督,2021年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发生率比2020年降低约10个百分点。接下来,将持续发力,切实控制人为水土损失的“增加”。二是将森林草原作为今后水土流失面积“减”的重点,加强保护修复,充分发挥森林草地的水土保持功能。第三,以坡耕地和侵蚀沟为土壤侵蚀强度"降级"和主要治理的主战场,积极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和高区高原建设,加强东北黑土区耕地侵蚀沟管理等工作。
1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