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如何用新能源,不知道石油行业什么时候能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来说还早。
石油行业的产品非常多,不仅仅是我们常认知的汽油和柴油,还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航空燃油、润滑油、润滑脂等等,可以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大类。可以说石油一身都是宝。目前因为环保的问题,只有石油燃料中的柴油和汽油的作为能源使用受到限制,但这只是石油燃料类受到限制(飞机用的航空燃油、轮船用的船用重油都没有替代品),其他的5大类产品目前来说都没有替代产品。
而即便是能源,发达国家都是以天然气来替代煤炭、柴油和汽油,而天然气本身就是石油产品。至于新能源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都有种种限制,只能作为补充,却无法完全替换。
中国能源结构和世界能源结构对比图。
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原煤使用过多,而天然气使用过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将煤炭使用降下来,将天然气使用量涨上去。而核能、水力、再生能源,即便子在发达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也不大。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行业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汽车如果用核动力会怎样?
现今,人类已经拥有了服役的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在非军事领域,除了多数用来发电的核反应堆外,还有核动力破冰船。
但如果说到小型交通工具,别说汽车了,现在就没有可量产的小型核动力交通工具。
在冷战时期,核武器背后的阴云笼罩着各大国。
当时的核动力载具使用核动力大多只是为了延长航程,从而长期运行,以期在核战后继续运行。
最接近核动力汽车并被政府考虑的发明或许是核动力坦克、核动力飞机,这两样发明美苏两国都曾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
先说说核动力飞机吧。
美国先开始研发B36核动力轰炸机,在被苏联特务机构克格勃得知后,苏联也紧随其后开始研发核动力飞机。
核动力飞机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超长时间持续飞行,使得几架核动力飞机长时间轮流飞行,天上总有带核弹的轰炸机。这样在核打击到来后,核动力飞机能够在第一波打击中幸存,并且准备飞往敌国,用机上携带的核弹对其进行报复性打击,从而形成核威慑。
核动力飞机相当于天上飞的核潜艇,可是研制核动力飞机的难度是巨大的。
首先是核反应堆难以冷却。
核反应堆一般用水冷却,而航母、潜艇就在水上,直接可以从海里抽取冷却水并排出,海洋就是她们的巨大冷却池。
核电站不需移动,建在河海旁即可利用水来冷却。
而飞机不行,飞机不能接通水源,哪怕装了很多水再通过空气把水里的热量散出去,需要的水量也非常庞大,种种难题摆在科学家的面前。
若要承载供给机组人员的生活设施,则不得不把飞机造大。这么庞大的飞机,技术难度指数级上升,又需要专门的机场、设备等才能配合使用。研发使用成本都过高,随着洲际导弹的研发,核动力飞机可能实现的功能被洲际导弹代替,从而核动力飞机基本就停留在了图纸上。
历史上,只有苏联“号称”制造出了一架核动力轰炸机,图-119核动力轰炸机,理论上航程无限,号称一次可以绕地球80圈而不用降落。但这架飞机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的能飞上天进行巡航,实际还是存疑的。
而坦克则比飞机小的多,也更贴近我们现在讨论的汽车,实际军事上还真研究过核动力坦克,并制造出来一批样品。
美军在1950年的第一次“问号会议”中,提出了TV1核动力坦克计划。
核动力坦克的设计目标与飞机完全不同。飞机是为了超长待机,而核动力坦克只是为了远距离行驶,同时减少燃料补给,从而在后勤孱弱的地区也能发起钢铁洪流。
当时的美国坦克较注重乘员舒适性,甚至在坦克上增添了咖啡机这样的设备,自然就让油料消耗的更快,而核动力则能解决续航焦虑。
虽说使用核动力可能有点夸张,但就和手机、新能源车一样,续航永远是不会嫌少的。像极了汽车,坦克也有常规能源版,TV1的兼容版——TV8坦克一开始使用克莱斯勒V8发动机提供动力,也可以选配微型核反应堆解决续航焦虑。
但是,坦克不能像战舰、潜艇一样用厚厚的保护层隔绝辐射,坦克内的核反应堆时刻辐射内部成员。
这样的辐射,对士兵的身体健康有害,还让军方不得不采取两小时更换乘员组的措施,反而增加了后勤压力。此外,坦克若被击毁,难免出现核泄漏,对士兵、环境乃至核不扩散条约都是一种伤害。多重因素叠加,最终让该项目被否决。
说了核动力飞机和坦克,实际核动力汽车的研发早在1957年,福特就推出来概念车Nucleon.
这款车也用水来冷却反应堆,并用热蒸汽驱动车辆,甚至还提出了在加铀站补充燃料的构想。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就和现在的加氢站一样……
而凯迪拉克WTF和奥迪Mesarthim F-Tron Quattro这两款核动力汽车或许离我们更近。
奥迪Mesarthim F-Tron Quattro是核动力超跑,虽用核能驱动,却是新能源车。因为车辆使用核能转换的电能驱动。堪称续航最长的新能源车,加一克燃料就可以不停地跑两年。
最重要的是,奥迪甚至还完成了反应堆的运行,让其成功的产生了能源!
而凯迪拉克WTF则是在2009年给凯迪拉克的一份百年庆生礼物。
采用钍燃料,英文全称World Thorium Fuel,首字母缩写即为WTF。
当然,这个名字,我觉得有一点喜感,但念了两遍,觉得很贴切,因为这款WTF续航里程可达161万公里,的确有点WTF的意思。
要知道,许多出租车恐怕到报废都跑不到这么长里程。然而,奥迪的核动力汽车虽能提供动力,却遇到了和TV8坦克一样的问题,核废料不能妥善处理,也不能很好地隔绝对成员的核辐射。
所以,这两款车,终归在图纸上,顶多出了概念车的结构,最后还是没有变成可以上路的车。
而汽车如果真的使用核动力会怎样?
实际从车企的研究中,核动力汽车已经研发出来,但一般人还真没法开。
首先是体积、重量问题,若要尽可能的减少辐射,保护层不会小。
厚重的保护层,能把汽车变成一辆公路的巨无霸坦克,对现有道路伤害极大,而且要承重大重量,就必须多上轮子,那就太臃肿了,速度也无法提起来,但总不能让核动力车使用和坦克一样的履带设计吧。
然后就是未能解决的辐射了,就算让核动力车拥有了和坦克一般的保护层,外界辐射变小,但是内部怎么办?数小时内车的辐射量就会超标。虽说可以让司机、乘客全副武装进去,但这个真的有必要吗?有必要冒生命危险去开个车?
最后,和坦克一样的是,核动力车的燃料管理也让人担忧。核不扩散的重点之一就是燃料管理,核燃料可是被严控的。若因民用车导致核燃料流入恐怖分子手中,就算对方造不出核弹,也能用脏弹对社会造成威胁。
所以,汽车用核动力,弊远大于利。
追求核动力车,或许是长续航的这个终极愿望的体现,那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呢?只要补充燃料够快,其实也不影响使用,现阶段的燃油车就是如此。
就算是电动车,也可像用手机一样,停车即充电。出发时总是满电,自然没了焦虑。
核动力车不太可能实现,或许我们还是指望《三体》中所描绘的那种超长距离无线充电吧。
利用超声波无线供电,地球任意一处地方的电器,只要有接收装置,就能不间断供电。
也就是说,汽车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充电的问题了,只要在超声波范围内,就可以一直跑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落后?
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不是一天就能落后的。作为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锂电池,日本可是发明国。日本丰田的固态电池预计五年内商用量产,日本的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纯电动汽车的制造门槛确实大降,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两个大件的制约,后起者更加容易追赶。就连富士康都可以代工汽车了。不远的将来,汽车代工就如同手机代工一样普遍。
制约电动汽车的技术门槛,目前来看有电池,自动驾驶及芯片。谁掌握了其中任何一项的领先技术,都在未来汽车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你对2022年有什么预言可以留下?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一直都还是比较信奉宿命说和轮回说的。虽然可能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但是从蝴蝶效应的角度上来看,人们每一次的细微举止都有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所以说宿命有的时候还真是可信的。正是因为中国人一直比较相信宿命,所以也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探寻关于这种宿命因果的规律,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书,而这些书也被我们称作玄学著作,其中有一些还是相当准确的。至于刘伯温这个玄学大师,他的著作就更是被我们关注。
刘伯温曾经写过一个《救劫碑》,其中也有一些暗含的预言。而后来等到前两年疫情爆发的时候,人们突然察觉到刘伯温仿佛对这样一件事情做出了预测,而这个预测就在他写下的《救劫碑》当中。刘伯温究竟写下了什么,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呢?
刘伯温的预言刘伯温被人们广泛知道的事迹,就是和朱元璋一起开创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本人也没有什么文化,他能够打下江山一方面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同样也依靠了这些能人的辅佐。刘伯温本人不仅仅在文采方面相当的出众,同时他在军事、天文、地理和玄学等等方面基本都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的上是历史当中罕见的奇才。
刘伯温还非常擅长周易和星象,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能够把这方面研究的跟刘伯温差不多的人也只能说是屈指可数。曾经在鄱阳湖水战之时,刘伯温预测到朱元璋当时所乘坐的这艘船只会沉没,而他立马就劝说朱元璋离开,等朱元璋换到别的船上的时候,原本的这艘船也就立马沉掉了,这还只是他预言准确的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后来刘伯温写下了《烧饼歌》,而在这样一个著作当中,他也对于明朝的未来作出了预言,其中“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这样一句话,更是准确的预测到了未来百年之后在福建地区张琏称帝的这样一件事情。正是因为刘伯温一生当中做出了无数相当准确的预言,所以人们普遍都相当信奉他是姜子牙、诸葛亮转世,也足以见得人们对他的认可。
刘伯温的碑文除了《烧饼歌》这种密集记录了非常多预言的作品以外,刘伯温之前也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碑文,而这些碑文当中也同样有着他对于未来的预言。原本这些碑都被深埋在地下,同时老百姓也非常敬畏刘伯温这个人,所以一直到了民国之前,都没有人敢挖这些碑。后来到了1918年时,因为南京国民政府要调查金陵塔附近困扰百姓的怪声,才偶然出土了石碑。
大家最好奇的是这个怪声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所以起初也没有什么人在乎这个石碑。后来在人们发现了这个石碑上的六个字以后,人们才突然察觉到这个石碑不简单,而这六个字就是“刘基建,介石拆”。刘基是刘伯温的另一个名字,而等到这样一个石碑被挖出来以后,当地居民也就再也没有听到曾经的怪声了。
人们当然知道刘伯温有多大本事,所以在挖到了这样的一个碑以后,立马就有很多人开始着手研究这样一个碑文了,不过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头绪。后来直到前两年疫情爆发以后,人们偶然之间看到了刘伯温曾经留下的石碑,才惊觉到原来关于疫情这样一件事情,刘伯温很早就已经在他的《救劫碑》当中记载下来了。
《救劫碑》并不是当时在南京发掘出土的那块石碑上面的碑文,而是刻下了《救劫碑》的这块石碑,最早还是在1933年陕西太白山地区发生地震的时候被人发现的。这个碑文上面最醒目的文字原本是“天地有眼”、“贫富差距”等等,大家也没有怎么太在意。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碑文上面还记载了“瘟疫”、“九冬十月间”之类的字眼。
《救劫碑》的记载大家知道疫情最早爆发的时候还是在乙亥年的冬月腊月,这就非常贴合这个碑文上的记载了。而人们察觉到了这个碑文的预言准确性以后,又开始寻找刘伯温是否还做出了其他预言,而人们还真的发现了刘伯温对于2022年的预测。根据这一个信息来看,刘伯温认为在2022年以后疫情还会持续两三年,这其中还会有巨变和大灾难,影响会很深远。
不过关于这样一系列的记载,也只是网上所说的罢了。毕竟《烧饼歌》和《救劫碑》人们现在在网上都没有找到完整的出处所在,哪怕是现在大家能够在网上搜到的《烧饼歌》,也大概率是真假参半的。刘伯温曾经这下的《烧饼歌》最多也只预测到了清朝,又怎么能拿它来推断现在发生的事情呢?
同时至于《救劫碑》上面对于疫情的预言,虽然将疫情发生的月份准确地预测了出来,但是也并没有仔细阐明“瘟疫”究竟发生在何年何地,外加上各种传染病的爆发也都集中在冬天,所以这样一个预测也是比较笼统的。而刘伯温作出这样一个碑文,大概率也就是想阐释天道轮回和与人为善之类的概念,是在劝说大家要好好做人。
结语预言一般都是相当笼统的,不可能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给准确地预报出来,只能说一个大概。而后来的人们,也都趋向于将这些发生的事给对号入座,然后再感叹一句:“这个预言真准啊!”其实这样一个做法,未免有点太唯心
刘伯温确实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才,而他也确实作出过很多非常灵验的预言。不过刘伯温离现在社会也过去了很长时间了,说不定也有很多人假借他的名义来装神弄鬼,而刘伯温本人到底做出过什么预言,他本人又究竟是怎么解释这个预言,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关于【船如何用新能源】和【不知道石油行业什么时候能退出历史舞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