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政策之下?
现在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方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繁荣,已经快要达到了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最终目的。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行了调整。
其实国家现在逐步减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甚至在以后会全面取消补贴政策,并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毕竟当初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很多企业一窝蜂的涌入到了这个领域,后来居然还发生了伪造数据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现象,所以才会促使国家逐步调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和标准。
但是国家在其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政策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在最关心的车辆牌照方面,依然是大开绿灯,对于新能源汽车上牌的问题,仍然是提供最优的政策支持。而且在一些限制车辆出行时间的城市,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是没有限制的,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其实国家的政策只是能够在背后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一点动力,最终的发展还是依靠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实力和市场表现,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车企更加的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汽车产品,赢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优势。
长续驶里程纯电动汽车该如何定位?
实锤补贴退坡、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开始、也是行业巨变的开始。
于3月26日出台的补贴新政大幅缩减了补贴比例,具体差值如下:
NEDC续航里程<250公里取消补贴NEDC续航里程在250~400公里之间补贴1.8万元NEDC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补贴2.5万元插电式混动汽车续航里程仍为≥50公里,但补贴减少到1万元电池补贴按照能量密度划分等级,整体比例下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几乎被腰斩,造车成本的提升对于大部分依靠采购三电系统的车企而言几乎是致命打击,除非新能源汽车价格整体上涨。新能源汽车里不论是纯电动EV、插电混动PHEV以及氢燃料增程式汽车都要使用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电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车价也会同步提升,但是涨价只会让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一样进入寒冬。电动汽车经历了多年的普及发展目前的保有量仅仅突破260万台,与燃油车相比是九牛一毛;普及速度慢的原因众所周知是续航里程过短以及充电便利性过低,虽然新政将地补从补车改为补电(桩)预计解决充电问题,但是续航里程也因成本的上升再一次降低了升高的速度。
所以在退补之后如果续航里程不能增加但车价整体升高,电桩再多也只能吃灰,不过补贴对能量密度要求的降低可能会是另一种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一味地提高能量密度是建立在降低电池安全的基础上,在技术升级达到瓶颈之后再升高会让车辆自燃的概率大大升高;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对于密度的要求终于有所调整,那么电池的制造成本也可以有所降低。
装机量最大的镍钴锰和镍钴锰酸锂电池制造成本按照平均1300元1kwh计算,续航是超过达到400公里的中型轿车需要60kwh以上,成本则要7.8万元;而近似推重比和电机功率的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以70kw的容量也实现了450公里的续航,而铁电池的制造成本可以比镍钴锰电池低1/4~1/3左右,按照1000元1kwh计算也能节省8000元的电池成本。
所以在补贴退出后电池类型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造车成本仍是可控的;加之某些车企有自主研发生产两类电池的能力,综合竞争力高于纯电池制造商,如竞争一旦开始伴随电池类型的变化后期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应会持续走低。
不过以上预测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长续航的纯电动汽车短期内不会是主流,过渡期内应该是REEV增程式电动汽车为主,至于其他能源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仍不看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
1、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但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
2、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格局下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提新要求?
题主的问题有些模糊,因为设备供应商范围太大了。我随心聊聊,您也随性看看。我了解的整车设备应对方式,供您参考。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布政策全力推动行业布局,加速发展后,整个汽车都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巨变,有的在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各大初创公司,遍布全国的布局新能源工厂,在工厂建设上,实质上变化不大,焊装视车身钢铝混合程度,就焊接或者说连接工艺进行调整;冲、涂、总变化不大,加个电池包工位;最对再加个投资金额相对较少的电池包组装线。这样一来,国内的几大设计实施公司就成为受益最大的,如九院、四院、东风院。这里面在涉及到新能源三电相关的设备中,大型供应商们好像都有一个默契的原则,轻资产,重研发,控人力,勤练兵。这个是我总结的,别见笑。
归结起来,还是因为三电研发速度太快,很多研发出来标准、技术、产品,很有可能在量产前就已经被超越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行业技术的风向标,大家包括主机厂在内也没有吃准,一旦变化过大,市场和客户是不会在意你已经投了多少钱的。但为了不被客户忽视,不被竞争对手大幅度拉下,研发是一定要跟得上的。
长话短说,轻资产,重研发,控人力,勤练兵。如果客户要求投资,拿下的订单,一定要根据客户的信用度来衡量风险,尽量不分摊………
关于【如何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之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