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新能源好吗,中国工科实力最强的十所大学是哪十所大学?
1、清华大学
2、哈尔滨工业大学
3、浙江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南京大学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华中科技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
10、同济大学
10、天津大学
南京各大学的王牌专业是什么?
中国高等教育两京遥相呼应,北有北京大学,南有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也是两大工科强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互为航空亲兄弟,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更是兵器亲姐妹。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更是邮电系统的双一流高校。其他兄弟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其他就不在多说了
那南京那些高校在全国有较大的知名度呢?毫无疑问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其他高校知名度一般,就不会再多说了。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可是源于国立中央大学的老牌综合性大学,文科人文社科和理科都是国内领先 。是绝对的江苏高校老大,只有东南大学可以与之争锋。
上次学科评估,南京大学只有天文学,地质学,图书馆获得了a+,可谓华东五校中混的最差的一个。
南京大学的学科其实很厉害。南京大学的物理学一直是全国第一,可惜在上次学科评比中只得了一个a,被中科大和北京大学超过。那南京大学那些学科厉害呢?咱就看入选双一流的学科。
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入选了15个。全国排行前几名,这些学科都是南京大学的王牌专业
东南大学江苏高校谁是老二,毫无悬念,绝对是南京大学的亲兄弟-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最怪的就是他的名字,因为南京这个地方其实不算东南地区,真正的东南地区是福建,那为何南京工学院要改名东南大学呢,这是有原因的,南京工学院不甘于当个千年老二,所以就想从名字上想一个大招。
历史的国立中央大学名字肯定是不能用,历史上国立南京大学名字也不能用,东南大学就想到了中央大学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你叫南京大学,我就叫东南大学,咱俩平起平坐。
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非常显著,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另外还有土木建筑,东南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 ,土木建筑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区。
2017教育部学科评估 ,东南大学共有5个a+学科,全国第8。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都是a+。
电子科技,仪器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管理科学都是a类学科咱看东南大学入选的世界一流学科,东南大学工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全国第8,和南京大学平起平坐,基本上所有学科都入选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只属于工信部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在江苏属于老三老四,南航是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高校,南京理工是兵器特色的高校。
这两个军工老大,一直是跟在北航和北理的后面,一只是万年老二,学科建设也是不温不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学科实力不是很强,只有力学进入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南京理工大学不愧是兵器老二,获得了兵器科学与技术的一流学科建设。
其他高校其他高校的一流建设学科如下,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管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的中药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什么是211大学和985大学?
人人都想进的985和211大学区别在哪?是211大学好?还是985大学好?一分钟让你详细知道985和211的区别,让高考备战和填报志愿游刃有余。
高考日益临近,已经进入了毕业班最后的冲刺阶段,高考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地也陆续出台了跟高考有关的政策。
比如,全市范围控制噪声鸣笛,夜间广场舞等,都是给莘莘学子营造出一个相对安静宽容的学习环境。所以,高考不光是考生和家长的事,全社会都在努力,也足以见证大众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在此,提前预祝参加高考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乘风破浪,金榜题名。
01:985大学和211大学的由来985工程
1998年8月5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校庆,为了集中资源,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在庆典大会上提出了“未来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计划。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时常听到的985工程,而名字的由来,则是以当天的日期来命名,故称作985大学。1999年,教育部起草的“教育振兴计划”正式获批,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当年有北大清华等9所大学入选,随后几年又进行了不断扩容,到目前为止入选国内的985工程的院校,也只有39所。
211工程
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计划在未来的21世纪,建立100所左右的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也称211工程计划,该计划在1995年启动。
211大学工程提出和建设时间,比985要早几年,已有116所高等院校出现在大名单内。再来看211大学名字的来历,取自规划里提出的字面意思,即面向21世纪建立100多所重点高等院校。
①985和211的发展视野不同
985工程的目标: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学府,培养一批国际水平的一流大学,并在国际上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11工程主要是面向国内,目标的是:提高国内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成果,扶持一批重点院校和学科,并形成标杆效应,以此来带动国内的其他高等院校。
再则,211是培养一批重点高校,985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程,从名字的定义上也体现出二者的不同定位,而在资源配置和国家的支持力度上,很明显985更占优势。
②社会的知名度不同
985大学现有39所,211大学有116所,从数量上看985只有211的一半还少,但定位更精准,得到的信息资源也比211工程丰富。
很多人能记住985大学,但不一定能记全211大学。
③985和211的包容关系
985大学和211大学两者都是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国内的重点高校,也比一般的本科要好的多,同时211大学里也包含有所有的985大学。
所以,相对于211大学来说,985大学的含金量更高,换句话说,录取的分数线也更高,考取985大学也更加不容易。
在未来的就业方面,985毕业的大学生也更受招聘单位青睐,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有些定向招录的选调生绝大部分都是985高校,他们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当然,两财一贸,北邮西电,南航南理等这些知名高校也很厉害,从录取分数线也能探知一二,只是没有入选985工程计划,所以不在讨论的范畴。
03:考上985、211大学并不容易全国有2956所高等院校,211大学占大学总量的3%,985更少只占1.3%;再从录取比例来看,综合近两年的录取率进行分析,考上211大学的学生占据总报名人数的5%~10%上下,而985只有约2%的录取率。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想要考取985和211并非易事,况且每个学校在各省的招收名额也很有限。
想要考取这些名校,几乎都是每个班级甚至年级里的拔尖学霸。
后续如今已经取消了985和211计划,现在推行的双一流高校计划,既要建设一流高校又要建立一流学科。
其中首批的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又分为:
①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原先39所985大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所大学,分别为: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②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虽然现在不提倡985大学、211大学,未来可能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二十年来的口碑,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在街头巷尾依旧被高三家长和学生频繁提及,985和211的影响力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信部,由工信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是211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获评A类学科,B+学科4个,详情如下:
近期,南京理工大学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 届毕业生总数为 7053 人,男女比例2:1。
博士生 871 人,就业率98.17%,
硕士生 2217 人,就业率99.23%,
本 科生 3965 人,就业率98.54%。
①本科生升学、就业并重。
深造比例53.9%,就业比例44.6%。
②研究生以就业为主。
硕士、博士就业比例分别为88。1%、97.5%.
③就业质量
第三方数据统计结果:
2018 年宣讲会数量全国排名第 9 位,江苏省排名第 1 位, 工信部 G7 高校排名第 2 位;
毕业生备受 500 强企业青睐,受欢迎程度位列全国第13 位,江苏省第 1 位。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列全国第 27 位:
详情如下:
1、本科生深造情况
本科生深造率为 53.9%,持续呈现上升态势。
国内升学率:42.75%
境外留学率:11.15%。
①国内升学
国内升学:1671 名。
其中1010 人(占升学总人数 60.45%)选择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
攻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国防军工科研院 所研究生共有 661 人。
②保研情况
根据教务处2018届推免名单公示:
2018届保研名单:686人。
保研率:17.3%。
考研率:25.45%。
③出国(境)留学
境外留学:48 人中,首选的国家为美国(147 人),英国(140 人),澳 大利亚(140 人)。
此外,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德国占比也较大。
出国高校中,有 196 人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以及纽约大学等世界前 100 名院校。
2、本硕博就业地点
2018届毕业生主要留在江苏工作。
省外主要去浙江、上海、广东、北京。
博士生中,61.03%留在江苏省就业;
硕士生中,52.18%留在江苏省就业;
本科生中,38.72%在江苏省就业。
在江苏就业的,大部分留在南京,其余去苏州、无锡等地。
博士生中,72.3%在南京市就业;
硕士生中,67.98%在南京市就业;
本科生中,58.76%在南京市就业。
留江苏工作比例较2017届明显减少,2017届博士、硕士、本科生留江苏比例分别为55.67%、53.32%、47.51%。
3、就业行业、单位
博士生主要流向教育、IT、科研行业。
硕士生主要流向IT、制造、金融行业。
本科生主要流向制造业、IT、科研、教育、金融行业。
毕业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含物联网和云计算、智能电 网)、高端装备制造(含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等行业就业的比例较高。
博士生就业单位主要是:高等教育单位(59.43%)和科研设计单位(25.14%),
硕士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38.02%)和国有企业(31.01%),
本科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57.43%)和国有企业(30.22%)。
2018 年,全校累计向国防行业输送毕业生 1101 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 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防军工企业。
2015-2017 年,毕业生到世界 500 强和中国百强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 42.93%、42.89%、 45.11%;
2018 年,毕业生到世界 500 强和中国百强企业就业的比例为 45.21%,继续保持上升 趋势。
2018届毕业生就业重点单位如下:
4、薪酬、求职
毕业生就业薪酬:
关于【南理新能源好吗】和【中国工科实力最强的十所大学是哪十所大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