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高温天气,小心中暑突袭
中暑了,没有小事
热损伤因素对机体起作用,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等轻重的连续过程。这统称为热发生病。
工会厅:前肢热,也就是还不至于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出汗口渴等。体温正常或略有上升,但低于摄氏38度。这时离开高温地区,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等,就能很快恢复。
轻度中暑会加剧先兆中暑的症状,导致脸红出汗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几个小时内就能恢复。
重症中暑根据表现又可分为热惊厥热衰竭中暑。
热惊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居多,尤其是腓肠肌居多。痉挛往往呈对称,有时发作,有时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热衰竭一般都病得很快。患者经常头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脸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晕倒核心体温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40摄氏度。如果不及时介入治疗,就会迅速发展成中暑。
中暑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运动中的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发热大于散热,核心温度超过摄氏40度,皮肤发热,伴随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一旦发生,死亡率数据很高,5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数据可以达到80%。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最终可能会因心脏大脑肝脏肾脏等多种器官衰竭及肌肉分解而死亡。因此,中暑没有小事,要注重预防。
关键是预防
工会厅: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中暑分为古典烈士和劳动型中暑。
工会厅:中暑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处理是最重要的。紧急现场必须这样做——
首先是脱离热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尽快去除患者全身衣服以降温。有门槛的人可以将患者转移到有空调的房间,最好将室温控制在16 ~ 20摄氏度。
快速有效的冷却:可以使用冷水浸泡或冷水喷雾,利用冰袋冷水毛巾等紧贴两侧颈动脉腋下腹股沟。还可以用冰水酒精等擦拭全身的皮肤。
中暑患者的肌肉会发生无意识的痉挛,此时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不要在患者嘴里放任何东西,避免呼吸道堵塞。患者呕吐时,要扭转患者的身体,侧躺,避免吸入。
随时喝水
工会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口渴头痛头晕无力出汗恶心心悸胸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是中暑,所以要尽快转移到阴凉的环境,多喝含盐分的饮料或水,以免发展成热。
工会厅: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入手。
衣服:夏天要穿宽松浅色通风好的衣服。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下降,所以要更加注意营养平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牛奶和大豆。饮食要清淡,不能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等。
行:高温期间避免外出,如果需要外出,要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
《延长版》三伏天来了
三福是初伏重复马福的统称,“福”意味着阴气被阳气藏在地下。
每年三伏天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出现,其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高风速小。
今年三伏日从7月16日开始是——
初伏:7月16日~ 7月25日共10天
重复:7月26日至8月14日共20天
马福:8月15日~ 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重复”的时间长短不同。“夏至三景水痘服”,入服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宫”日开始为10天,重复为10天或20天,马服为10天。所以有两种情况,有的一年的复日是30天,有的一年的复日是40天。
今年的三伏日是40天,事实上是“延长版”三伏日。
三福到底有多热?
所谓的“热在三伏”三伏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时期。通常我国大陆地区主要热在杜福和中伏,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部分热在马福。
为什么三伏天这么热?
气象专家分析——
入伏后,夏季风逐渐到达最北端,地表湿度增大,地表层热量累积,日复一日,地面热量累积,达到最高峰,天气最热。
7月亚热带高压强化,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在它的控制下,天气晴朗,云少,有利于阳光,地面辐射热,天气更热。
1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