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引入新能源,中国为什么要支持特斯拉?
借鸡生蛋
特斯拉为什么要在中国建厂?
贾跃亭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FF和Uber、Lyft被评选为加州最佳科技创业公司,而是贾老板宣布FF 91作为FF创新的第一个成果,现在距离量产仅剩“临门一脚”,至于何时射门尚未给出明确时间,但已吊足市场胃口。有人出走国门,也有人落地生花,作为硬币的另一面,特斯拉的首家海外工厂于今年1月7日正式在上海开工建设,而这背后的逻辑只是为了解决自身产能问题,赚更多的钱吗?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特斯拉面临的困境
在过去的2018年中,对于埃隆马斯克而言,比起贾布斯的坎坷有过之而无不及,3月份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矛盾,以及CNBC报道的特斯拉汽车零部件存在的质量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产能问题。
自特斯拉Model S开始,随着新增订单的不断增长,特斯拉就一直面临产能不足带来的交付难题。而在去年爆出面对Model 3接近50万的全球订单量一季度的产能只能达到2500辆与5000辆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虽然在后两个季度迎来了产能上的突破,但面对紧张的账面流动资金和再融资的压力,特斯拉选择了更为直接的开源节流的方法——裁员。虽然马斯克以及高管们表示裁员是“公司重组”,但敏感的时间加上资金的压力让大家对特斯拉的无奈之举心照不宣。
另外根据美国官方对电动汽车的扶持政策,在销量达到20万辆后,将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而对于特斯拉而言,20万辆的配额根本捉襟见肘。而根据美国政策,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7500美元的补贴,但特斯拉的销量已经远超过这一数量,失去补贴后,更高的购车预算使得部分用户只好打消购买特斯拉的念头,又进一步加剧了特斯拉所面临的危机。
总的来说,产能上受限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特斯拉的盈利能力的发挥,而政策的退坡加上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特斯拉亟须扩产争取获利,并借助目前的领先优势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于是寻找海外工业基础好、人才储备充足、持有贸易开放态度的政府和广袤销售市场便成了马斯克重点考虑的方向,纵观全球具备以上条件的,中国成了他的必然之选。
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报2808万辆,为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52.9万辆和23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2%和4.1%,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4.6%和84.4%,分别低于上年0.9和1.2个百分点。
这是2018全年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面,而根据2019年1月29日发改委联合十部委联合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发布会上刘司长的介绍,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速在发展中出现了下滑,而作为销售额占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四分之一的产业,汽车在2018年遭遇市场“滑铁卢”影响较大,所以在针对制定的政策中,新一轮的“汽车下乡”政策或再度被提上日程,刺激消费和新旧更替。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发展发展极为火爆的那些年,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是节节攀高,但缺乏产业和人口、消费能力支撑的繁荣无法长久维系,在一轮轮的调控下,楼市有所降温,但地方财政的缺口也被逐步拉大。投资、出口、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时,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完成新旧动能的切换变得尤为重要。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目前来看还有些遥远,而汽车、家电等工业作为居民日常的消费必需品扮演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而以绿色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车则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担负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任。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加了59.9%和61.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47.9%和50.8%,相较于乘用车总产销而言虽基数不大,但前景诱人。
但收获这样的新能源成绩,与近些年官方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倾斜息息相关,也不乏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以鼓励和刺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建立内部的增长机制固然重要,但市场经济下,外部的淘汰机制同样有利于产业的发展,避免苏州金龙、吉姆西事件的重演。引入特斯拉,便是将一只“鲶鱼”放进国内新能源发展的大潮中,让相关企业时刻保持警惕和竞争意识,扫除行业发展的蛀虫。
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捍卫者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成功恋爱的基础是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所有的决策必须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做出选择,对于特斯拉而言便是如此。而以“让美国再次强大”为竞选口号的特朗普则显得有些一厢情愿,让制造业回归从落实角度来看也只停留在了口号的层面。
但与之相对的是,起初马斯克的上海建厂尚且停留在对产品的组装等层面,但在北京见过高层领导后改变了主意,要把上海工厂建成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以达到全部建成运营后可达到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Model 3或SUV Model Y等的目标。在美国开始贸易保护后,显然只有开放的中国市场能实现特斯拉产销快速提升的全球抱负。
另一点鲜为人知的是,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但美元凭借其惯性以及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使得石油美元的强势地位仍然占据全球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对美元的需求,而眼下保守、排外的“美国优先”政策,增加了外来企业在美国的生存成本,也令美国本土产品滞销。但对于中国以制造业为基础向全球输送商品则是一个展现开放包容的机会,加上特斯拉作为放开合资股比后第一个外商独资项目在国际上也为中国的开放做了一次免费宣传,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被吸引而来。
有此可见,特斯拉上海建厂背后除了埃隆马斯克个人的意愿,以及他所代表的企业的股东们的意愿也展现了中国高层对于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全球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的开放态度。所以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路上,将会有更多的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加入,只是留给自主品牌成长的时间还有多久呢?
央行行长最新讲话?
10月25日,央行行长最新讲话,突显金融信号,明天开盘怎么走?
易纲指出,过去两年,我国金融业开放迈出里程碑式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余条开放措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强调金融是竞争性服务业,开放竞争有助于中国自身金融业发展和效率提升。
如果单单从央行行长的这个讲话来看,扩大金融开放为未来引入外资进入中国,估计会有部分进入资本市场,为A股中长期投资引入资金,这个是长期的利好消息,但短期而言对市场影响不大。
其实宏观方面的货币政策对未来市场可能影响更大。
比如说最近的一些货币定调。
10月14日,央行的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提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而在10月21日,央行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到“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易刚行长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总量合理适度,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个一前一后的不同表述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到底是想宽松呢还是想收紧?
量化程哥猜测,当央行提出“货币总闸门”的时候,A股市场开始担心流动性的收缩,但实质上流动性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收缩。
从最近股市的表现来看,一个是担心巨无霸蚂蚁上市抽血效应,另外一个是对货币政策无法持续宽松的一个担忧。
其实货币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可能是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平衡,信用方面有可能逐步见顶,微观资金面保持年前的适当宽松,不会再超级宽松,但企业的盈利趋势估计会得到改善,继续看好两个板块:受益于经济预期改善、估值较低的家电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板块。
我们继续建议在调整中布局Q3业绩能够兑现,并且景气趋势能够延续到明年的方向:比如军工上游、光伏、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生产线设备。
综上所述,短期股市还有向下调整的可能,但中期向好应该是没有问题,周一大盘有可能低开继续寻底,探底回升表现为弱势调整。关注量化程哥说投资,剖析时事财经,专注股市量化策略挖掘,投资者教育。
欢迎转发,讨论,感谢你的评论点赞和支持!
量化程哥声明:所有以上内容为量化程哥编辑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依照此报告观点进行投资产生的盈亏,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海新能源引进人才要求?
申请人条件。
(1) 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且累计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 6个月,年龄未满50周岁;
(2) 在国(境)外获得本科及以下学位,且累计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12个月,年龄未满50周岁;
(3) 在国内获得科学技术类第二学士学位,且累计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以养老保险为主),年龄未满50周岁;
(4) 在国内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累计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以养老保险为主),年龄未满50周岁;
(5) 在国内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年龄未满55周岁;
(6) 具有非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在国(境)外取得的本科及以下相应学历,且累计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满12个月(以养老保险为主),年龄未满50周岁;
(7) 在国内取得“中华技能大奖”奖项,“全国技术能手”奖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或由全国总工会、省部级以上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奖项获得者;
(8)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
(9) 在本市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带头人;
(10) 获得国家或本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励的。
关于【为什么引入新能源】和【中国为什么要支持特斯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