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现况如何,云度汽车公司现状?
惨不忍睹
因为资金链断裂,云度公司于2022年2月份开始处于停产状态。评估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国补、地补逐年下降,该补贴收入对云度公司经营影响重大且难以预测。有消息称,从2019年后,云度汽车就基本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当下的几百台销量也是小打小闹,无法从根本上挽救云度汽车在终端市场的颓势。
电动重卡发展现状?
电动重卡作为新兴交通工具,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巨大优势,随着人们对绿色出行的日益关注,电动重卡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重卡巨头涉足电动重卡领域,如宇通、神州等企业已经推出相关产品,并获得政府及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如今,电动重卡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的城市物流、港口物流、城市垃圾清运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市场反响。
未来,电动重卡将继续以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提高汽车电池技术、大规模生产、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能力,成为重点推广的领域之一。
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中国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中国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二次电源中的氢能等。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新能源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比如光伏、光热的发展均受制于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政策。因此,对新能源材料投资,一方面应关注下游新能源行业发展政策以及长期的技术发展趋势。
新能源的出现与发展,一方面是能源技术本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能源有可能解决上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而受到支持与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新型反应堆)、风能、地热、海洋能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中的氢能等被认为是新能源,其中氢能、太阳能、核能是有希望在21世纪得到广泛应用的能源。新能源的发展一方面靠利用新的原理(如聚变核反应、光伏效应等)来发展新的能源系统,同时还必须靠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才能使新的系统得以实现,并进一步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总体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也存在政策传导偏慢、落地偏缓、合力偏弱的现象。
据欧共体统计,近年来,中国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总量占全球投资建设新能源总量的35%至40%左右,大大超过了美国和欧共体,新能源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多晶硅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56%,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水平很高。我国的三氯氢硅还原法每千吨投资从几年前的10亿元降到现在的1亿元,降低了90%。多晶硅在光伏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世界水平,赢得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也有短板,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材料不过关,影响了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从2010年的4000亿美元发展到2016年2.15万亿美元;而重要的新材料不断向发达国家以及极少数国家聚集,美国、日本和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最成熟的市场。我国整体处于发展期,很多方面还受制于人,高端材料的技术壁垒区日益显现。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说光伏材料应用的硅、薄膜电子材料应用的铟和锗、新能源汽车动力应用的钴和锂、核电反应堆应用的镐和铋等都与有色金属行业息息相关。另外,随着全球新材料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生命周期绿色材料成为焦点。消耗大、污染就大,这给材料产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绿色化、节约化、可循环利用。中国工程院正在讨论新材料强国战略,如果在核心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将为高端装备、《中国制造2025》在材料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能源材料也是这样,因为新能源发展对中国尤为重要,我国资源禀赋不太好,必须要依托新材料实现绿色发展。
图表:2015-2017年我国新能源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3、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3亿千瓦,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达7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到2017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达到3580万千瓦,在建229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4亿千瓦。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明显拉动了相关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也促进了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2017年,国内锂消费量达到14.5万吨,同比增长56%,精炼钴消费量11.5万吨,同比增长10.7%。我国自主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的生产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在全球高端动力电池供应链中,地位更加突出。我国锆铪核电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进入世界前列,国产核电用锆铪材料,基本满足了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铝-空气电池的开发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在通信基站、冷链物流车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渐次推开。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和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近几年一直被作为关注热门,我们也要做到时刻关注新能源的发展对我们所蕴含的潜在商机和价值。回顾我国这数十年来能源发展历程,从家家户户都储备煤炭到国家大力主张使用天然气,再到如今风靡的新能源。
而新能源作为我国自20年前就开始部署的国家市场战略能源,我国大力推崇新能源的发展,取得在新能源企业世界2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10家的成绩,这与日积月累的努力不可分割。
自2018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效率和产量取得平稳增长,至2020年,国家也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投入上亿元的补贴。
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被国家所重视,让我们从至今已获得的信息来展开分析。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倡导低碳经济
国家相关政策号召和鼓励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带动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贯彻落实我国低碳环保的理念。
汽车生产厂家是开展低碳经济的当头力量,目前各行各业也都将目光点聚焦到电动汽车上。
但是同样低碳经济也时刻面临着变化,新兴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电动车行业和电动车生产厂家都有十分广阔的增长空间。
2、优惠补贴政策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购买给予补贴,从而有效增加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量。
尽管人们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抱有怀疑态度,但是相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与赞同,人们一定会相信新能源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购买,这样政府部门政策就会收获成效。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倡导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后,政府部门进行了大程度的支持和补贴。
但是很多企业和个人不能明确其中道理,出现了一些谎报成果制造不合格产品来骗取政府补助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利润盲目模仿、随意装配、不对消费者安全负责的企业和个人,汽车的装配零件不符合生产要求,粗制烂造。
而认知研发的企业和个人少有,很多企业只是敷衍了是,发表一些表面上先进科学的理论言论,不能对实际效果负责。
正是由于这样获得名利的企业和个人很普遍,导致真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和个人的努力不能得到好的回报,在这样一种情势驱使下,导致研发者不能潜心致力于前沿技术得研究与探索,而是致力于何如应付消费者和政府,以谋取利益。
正是在这种浮躁背景下,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都技术不达标,但对于企业来说反而也是一个好的机会,去做好企业发展规划,打好自己品牌,争取做到行业的先行者。
这时候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这样不利于发展利益进行自我研发。新能源汽车存在得另一大难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全国普及。
一方面在技术上不完善,技术研发也需要巨大得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短期内获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不够透彻,热爱程度还停留在传统汽车上,不愿意去尝试新能源汽车这类新型事物。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迫在眉睫,投入资金支持行业发展,有些企业却步子迈大,大量生产超出实际需求,求规模不求质量,大规模的生产不注重环境保护,工厂的废料排放来不及处理。
这已经形成较为恶劣的竞争形式,使得核心技术上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却对环境造成恶劣危害。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进展
1、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重要零件的技术研究上,主要对汽车驱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器附件和动力电池四个方向进行研发。
在“十五”期间,我国研发动力电池上取得成效,进行了锂锰氧化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镍氢动力电池的科研突破。
“十一五”期间,进行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科研突破,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提供了巨大创新。
但与现金国家比较,我国缺乏在新能源电池共性、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机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电机驱动技术开发中,我国实现了车用电机一体化创新,突破了新能源电机控制、新能源电机限位设计、新能源物理场分析等科研难题。
通过电力电子模块集成技术实现了低电感复合母线、实现对传动与电机的一体化设计、实现IGBT模块和薄膜电容器的高度集成,机控制器的效率往往能够高达97%,功率密度保持在8kw/L以上,与国外先进技术对比,我国在硬件设备上的集成设计还存在缺陷。
在汽车电池的燃料方面,经过科研人员的探索尝试,我国在燃料电池效率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在超薄双极金属板冲压、高导电性碳纸和耐久性增强复合膜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我国在电动转向、电动空调、电制动取得较大创新,做到了电池和空调的热集成管理,同时,我国还完善了气动和能量反馈液压制动系统。
2、整车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新能源汽车取得研究成果中,我国在纯电动汽车研发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纯电动汽车研究在世界上也话语权,能够将将技术成果商业化。
另外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上也有一定突破,我国具备了能量管理、混合动力动态协调控制、机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实际应用到了如上汽荣威、比亚迪等汽车品牌中。
在燃料电池上也有一定突破,实现了电-电混合动力的科技创新,让燃料电池汽车更好的控制汽车动力系统。
最近几年吗,我国还在第三代燃料汽车研发上取得了蓄电池技术等优秀科研进展。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现实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和前景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所影响。其一是城市中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的设置和数量。
其二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储备和充电效率。其三是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和电池更换时的成本花销。
在城市中大量设置充电桩能够加大新能源汽车客户的方便程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能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满意程度。
为了能够更大规模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积极开展与中国石油企业和中石化企业的沟通谈判,争取获得石油石化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目前沟通已初步取得成效,两家权威企业也愿意为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大胆预测,在后阶段的日子里,我国充电设备将得到巨大增加,充电效率也会在新型充电桩上获得提升,获得新能源汽车客户良好反馈,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行业顺利发展。
2、电动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类
汽车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高度肯定态度,正在积极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由怀疑转向果断,由观望转向肯定。
在这种背景下,有专业人士认为,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一步跨到使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要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中有效链接,做到逐渐转型,避免一口吃成大胖子的现象发生。
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会受到国外混合动力科技落后水平的影响,由于低碳生活的理念,预料到未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前景不足。
因此,我国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让国家政府出台措施,积极引导我国企业加大对纯电动汽车的投入研发,将重心放到纯电动汽车上来。
初步预料,在后阶段的时间里,我国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地位,同时,纯电动车的研发技术也会得到完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