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买奔驰新能源,为什么说买奥迪A4L的都是穷人?
奥迪汽车销量的下滑原因很多·降价不是核心因素
概述:
品牌人设的变化真实品质的显露驱动系统的奇葩奥迪汽车的销量表现大不如前,原因正是上述三点,这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解析;不过有些说法指奥迪价格便宜了,变成“穷人的品牌”,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奥迪汽车的价格至今也不算低,即便有A3这种“换壳高尔夫”(价格无限接近15万起步),然而市占率超70%的车辆都在15万以内,奥迪的车并不便宜但确实远远达不到物有所值的标准。
以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和DPI增速来看,客观来说能以汽车代步都算是小康;汽车圈里有所谓的“品牌车系鄙视链”,但不要搞出“阶级矛盾”才好,否则就要为说的错话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要素解读
1.不再是官车
奥迪之所以能火爆核心因素是因为曾经作为官车使用,且为定位高于大众丰田等品牌的公务用车;现在的公务用车管理非常严格,公车私用是基本没有了,所以“官车”的说法并不恰当。然而公务用车永远都是个人用户市场的风向标,这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所以奥迪在商务用户市场和个人用户市场都成为了抢手的品牌。
转折点是2017年,从这时候开始就不允许公务用车采购新的外国品牌车辆,全新选项必须是国产燃油汽车和国产新能源汽车、以后者为主;于是就出现了一批高端的红旗轿车、比亚迪轿车、传祺大通商务车、蔚来SUV等,国潮汽车文化成型,一系列合资车都要下滑了,奥迪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销量下滑不足为奇。(奔驰宝马主要在商务用车市场,冷门的节奏会慢一些)
2.真实品质真差
奥迪汽车说白了就是部分采用纵置布局的大众系汽车,横置前驱车是赤裸裸的“换壳大众汽车”;这些车的内燃机和变速器都与大众汽车通用,那么存在的问题显然也是相同的,比如曾经的发动机严重烧机油,多年前经过且使用过一段时间的Q7一度达到1L/1000km的超高损耗。
近期的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基本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又是漏机油、漏防冻液、共振异响等等问题,品质真的很差;当然宝马和奔驰在这一方面也不咋地,或者说欧系车没有多少省心的,和日系车的品质有的一拼。其次还有干式双离合和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各种问题,问题同样非常突出,奥迪连作为普通代步车该有的品质都没有达到。
3.驱动系统非常诡异
奥迪没有后驱车,但又不是所有量产车都用四驱,这就很尴尬了;然而更诡异的是奥迪的前驱轿车的发动机采用的是纵置布局,正常的纵置布局都会是后驱,而奥迪为了控制制造成本硬生生的让动力拐了个弯,变成了奥迪独有的“纵置前驱”。
很显然这样的车是没有吸引力可言的,奈何其价格低一些的选项还都是纵置前驱;所以奥迪汽车必然会逐渐失去热度,态度、品质、技术水平决定了奥迪走不长久,大众汽车其实也不例外。可以说一旦大众汽车失去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欧系车会全系撤回到其本土市场,届时的“德系热”也会成为历史。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奔驰e级新能源不充电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的,插电混动汽车不充电是可以的,也可以正常的上路行驶,只是这时候就是纯燃油提供动力,电力系统不会提供动力而已。这时候的汽车原理上跟燃油车并没有区别,也不会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不过理论上这样是完全可以的,现实中有些人因为充电插口没有安装或者停车位没有充电口,也会这样驾驶,所以也算是合理的
奔驰为什么和比亚迪合作?
百年奔驰为什么会看中半道出家的比亚迪汽车?
提起新能源汽车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比亚迪,因为这一品牌在燃油动力汽车正盛的时代匪夷所思的玩起了电动车,放弃强项而转型全新领域对于一个年轻的车企而言似乎是不明智的行为,比亚迪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曾经对话比亚迪某工作人员得到的答案相当令人震惊。
比亚迪的战略发展重心并不在于汽车,汽车只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跳板;产品规划会阶段性的在汽车领域推陈出新,而战略规划目标已经在20年后但具体还不宜说明。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与个人分析基本相符,这也是百年奔驰为什么会看中比亚迪并与其合资的原因。
个人分析的结论为比亚迪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光伏储能领域,意在掌控未来汽车的命脉:电能。众所周知比亚迪的玩电池起家,在1995年成立到2003年短短的八年时间,这一品牌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化学电源供应商;诸多知名电子产品均使用比亚迪的化学电源(电池),这是比亚迪发家的“重器”以及后期转型中内在的永久核心。
在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转型汽车领域之后,这一品牌以福莱尔和F3等车红极一时,当然获得市场认可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产品品质有多高,而是以逆向与低价打开初阶段实现消费升级的市场。这种产品规划是成功的,但产品本身并不算成功;在这一阶段对于比亚迪汽车,相信大部分汽车玩家是不屑一顾的。真正对于比亚迪汽车开始关注并且感觉到没有这么简单,是从比亚迪推出F3DM开始,自主品牌插电混动汽车在技术领域相当吸引眼球。
而在F3DM的绿混系统没有大热之前,“纽北直线网”秦问世了,之后各种王朝系列的车接踵而至。这些一次次的刷新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性能极限,因此比亚迪吸引力各大车企与汽车爱好者的关注。
然而关注点不应该如此肤浅,很多人认为比亚迪制造新能源汽车是因为有多年来积累的电池技术,在三电领域的技术研发升级自然得心应手,依此作为基础必然能获得市场青睐。但如果对比亚迪的业务领域覆盖面有一定了解的话,也许制造汽车只是为了回收电池并且降低电池成本。
个人预测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最终目标是光伏发电以及储能,这种新能源发电模式需要的是大量的储能电池;然而直接生产电池作为储能会有极高的成本,即使比亚迪自有矿业以及生产能力也无法控制。那么将动力电池装在汽车上在整车销售环节创造一次价值,之后回收电池再将其送入储能领域,这样是不是就能大大降低储能电站建设的成本了呢?
答案应该就是如此,从事行业分析的同道大多认为奔驰看中的是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这样理解确实没有错,因为戴勒姆奔驰在燃油汽车领域已然遇到了危机,转型新能源是必走的一步;在这种状态下寻找一个技术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有必要的。但是以奔驰的体量即使拆分三电各自寻找供应商也能做出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而之所以与比亚迪合资成立腾势并且两方都毫无动作,其初衷应该是看中了比亚迪的战略发展眼光,后期不论比亚迪抛弃乘用车业务转型供应商,还是致力于能源领域的发展,乘用车曾经都是比亚迪的最重要的“辅助动力”;而奔驰作为帮助比亚迪完善这一“辅助动力”综合品质的战略合作伙伴,后期合作的领域似乎会更宽。
这两家车企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其合作不会是表面的技术交换如此简单;比亚迪毫无疑问是个潜力股虽然股价很久没有波动,然而一旦发力或转型则是致力于单一领域的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了。比亚迪其志不小,奔驰也不单纯为了三电,供参考。
下图为奔驰能源公司将一火力发电站改造为新能源储能电站,发力储能领域!
本文由天和MCN发布,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底怎么了?
我觉得新能源车的确是我们国家在汽车领域里面可以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向和领域。我们曾经也参与过新能源车电池的生产,感觉到这里面问题还是比较多的。锂电池容易爆炸。铅酸电池重量太大。这两种电池本来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可以解决一些续航里程的问题。
然而如果解决了续航里程的问题,这个车辆就会有比较重。我们重点应该攻关的是人,如何控制车子的重量。加大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高其安全性。
这里面需要大量的高技术含量,需要研究看法,本身门槛并不低的。然而好多房地产公司却转过来造汽车,这就显得比较可笑了。用钢筋水泥造房子的技术转移到造新能源汽车上来,真的是缘木求鱼。
然而这样的炒作还真的不少。的确需要规范一下了,管一管了,需要讲究造车的资质了。原先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要转到生产新能源汽车上来,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突破几个技术难关。否则总是在原地打转转,卖概念,忽悠投资者,这真的是不行的。#2021生机大会##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策划##经济##正能量##千粉互娱#
关于【为啥不买奔驰新能源】和【为什么说买奥迪A4L的都是穷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